论语266:所谓礼节,是成就了我们,还是束缚了我们
#颜读论语#
子张曰:“书云:‘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’何谓也?”子曰:“何必高宗,古之人皆然。君薨,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,三年。”
子曰:“上好礼,则民易使也。”
子路问君子。子曰:“修己以敬。”曰:“如斯罢了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曰:“如斯罢了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苍生。修己以安苍生,尧舜其犹病诸!”
原壤夷俟。子曰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以杖叩其胫。
阙党孺子将命。或问之,曰:“益者与?”子曰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并行也, 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”
上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心志和德修,才调比拟德性,有良多种表示形式。而德是极简的,单一的,有共识的;德是成立在世人共知根底上的,为世人所采用。
所以,德也是民气民意,不是一小我能够本身往定义和修行的。才调是能够八门五花,各显神通;而德只要利他共赢一条路。
比来江歌一案审理成为热搜,刘热曦缺德被审讯,那是司法的朝上进步,也是民气民意。从此,她再无安身之地,生不如死。
所以,才调与道德中,为什么德比才更重要?是因为德与别人与社会有关,而才调能够只是本身的事儿。
一小我安身社会,天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,哪怕不是谋生,仅仅碰头打招唤,或者只是抛头露面在世人面前,什么都不说也不做,也都与德有关。
所以,德是关乎一小我的保存和开展最重要的修炼,远远胜过才调。而德是内在,在外表示的就是礼了。
而那个礼的精华就是敬与和两个字,对本身敬,知廉耻荣辱。与别人和,协调共情愉悦。
子张曰:“书云:‘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’何谓也?”子曰:“何必高宗,古之人皆然。君薨,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,三年。”
有一天。子张对孔子说,尚书上说,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是什么意思呢?高宗,是商王武丁。谅阴,又写做梁闇,是天子守丧呆的房子。
那个房子没有梁和柱,一个屋顶用茅草盖着,间接垂到地上,也没有窗户。说,商王武丁,在梁闇里守丧三年不问政事。
孔子说,岂行是高宗,自古以来都是如斯守丧礼的。天子驾崩了,百官都守好本身的本职工做,听命于冢宰,要履历三年时间才能够。
为什么守丧要三年呢?因为一个孩子生下来,要颠末三年才气实正离开父母的怀抱。所以,父母仙逝了,子女要三年不忘哀思,那就是儒学的一种孝道。
那种孝道,不管阶层地位,上到日理万机的天子,下到游手好闲的苍生。
三年呀!让老苍生做是能够的,让一个国君做到三年不问朝政,那个原则长短常十分高的。
俗话说,国不成一日无君。三年不问朝政,要群臣本身治理本身,自主治理全国。你说心要有多大,群臣的忠信该有多好才气做到?
在孔子看来,仁孝之礼假设实的都做到了,三年不问朝政也是很一般很简单的。因为君臣之间协调一心,相互尊重,依靠忠信义连合在一路,共为全国苍生谋取福利。
全国,山河不是天子一小我的,而是人民的全国。所以,天子是不需要私守唯恐失往的。全国也不会失往,失往的仅仅是民气。
所以,孔子强调,天子只要遵照人道的首善,就是孝道,才气得人心守全国。假设相反,不守孝道,就会失往民气,山河再守也是守不住的。
子曰:“上好礼,则民易使也。”
所以,孔子说,君王崇尚礼,那么苍生也就随便治理了。因为礼是德的外在表示,一个德高垂青的指导,寡看所回,天然不需要什么治理约束,天然就会连合在一路。
子路问君子。子曰:“修己以敬。”曰:“如斯罢了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曰:“如斯罢了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苍生。修己以安苍生,尧舜其犹病诸!”
子路有一天请教孔子帝王该怎么做?孔子说,修己以敬。说,必然要从本身的德修起头,来到达自尊自爱,自立自强,谦虚敬畏的地步。
子路诘问,如许就能够了吗?帝王不是要统治人民的吗?孔子说,对呀!帝王是统治人民的,但他们是修己以安人,是做好了本身来让人心生敬重,才气回顺从命的。
子路诘问,如许就能够了吗?孔子说,修己以安苍生。他们修己做楷模,让全国苍生安身立命,有幸福感和获得感。以身做则,上行下效。
不外,修己以安苍生,尧舜其犹病诸!能到达如斯境域的君王少少数,就连尧舜大帝,都有些力有未逮,也会感慨做不到的。
以德服人,是极难的。因为人是多种多样的,各个都有本身的私利,人道有弱点和丑恶的一面。
假设能让所有人都崇敬和跟随,那几乎是不成完成的使命。但那是孔子以德治国,以礼治国的更高抱负,而不是依法治国。
依法治国,是假设人道是恶的;以德治国,是假设人道是善的。其实,那是两个极端,人道是善恶并存的。
所以,今天,我们是依法治国+以德治国,缺一不成。那也是儒学在当今社会还存在的现实意义。
德是底线,可能不违法但可能缺德,而违法必然是缺德的。
我们今天权衡一小我,会有三个原则,法令、道德、良心,一个比一个原则高。
法令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一般原则;道德是关系的普及原则,是民气;良心则是一小我的本身的良知底线,一小我的威严。
有良知的人天然会有德守法,而守法的人,未必有德不忘本。
一小我所做所为,可能不违法,但假设缺德失往民气,违犯了良心,那期待他的将是无形的枷锁,生不如死。
而我们说的礼,也就分为那三重境域了,法、德、善。
原壤夷俟。子曰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以杖叩其胫。
说孔子有一个老乡喊原壤,屁股坐在地上,两腿岔开,等着孔子来。古代的原则坐姿是跪坐,就像如今日本人那样,膝盖着地,屁股坐在脚上,那是坐的礼仪。
因为古时没有沙发凳子,都是席地而坐,只要野蛮之地的人才会屁股落地,两腿放在前面,两脚着地地坐着。那在其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,因为野蛮之地如许坐着,所以喊做夷。
原壤夷俟,就是原壤像野生番那样无理地坐着期待孔子来。
子曰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以杖叩其胫。
孔子说,那小我小的时候不懂得谦虚有礼,尊重他人;长大以后,也不配往教诲他人;而老了以后,还往进修什么弃旧容新延年益寿之术?几乎就是敷衍塞责,不如早些死了算了。他就用手杖敲打原壤的小腿,怒斥他。
阙党孺子将命。或问之,曰:“益者与?”子曰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并行也, 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”
还有一次,乡里派一个伶俐灵敏的孩子来传话。有人问孔子,那个孩子是不是个出息的素材?
孔子说,我看他毫无所惧,无礼地坐在大人位置上,和晚辈等量齐观丝毫没有躲避之意。我看他是不求实正出息的,而是太急于求成,想尽快成为大人了。
如许的孩子贫乏教养,怎么能有前程呢?
古时的礼仪很大,小孩子不到年龄,是不克不及和大人同桌食饭的,更不克不及和晚辈一路推杯换盏。中国有些处所至今,还有那个传统。
家里来客人,女人和孩子不克不及上桌,只要男仆人、白叟和客人食完,女人和孩子才食第二拨的。如今,那些礼仪都没有了,可能是人人平等的缘故吧!
孩子同桌食饭,不懂事,动做也禁绝则,会很失礼为难的。孩子不懂事,家长不克不及不懂礼吧!
今天那节,我们讲的是修礼,从高宗天子讲到了乡里原壤。人人都该明礼守礼,才气处置好人际关系,才气成为有德之人。
到此,第十四篇全数完毕了。下节课,进进卫灵公篇,第十五篇。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