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你不知道的关于茶的词

访客2023-11-29 09:16:5811

茶力

① 茶的功力。唐代刘肃《大唐新语》引茱毋旻《茶饮序》:“获益则归功茶力,贻患则不谓茶灾;岂非福近易知,祸远难见。”宋代杨万里《桐庐道中》诗:“肩舆坐睡茶力短,野埃无人山路长。”

②点茶的巧劲。宋代赵估《大不雅茶论》:“用汤已故,指腕不圆,粥面未凝,茶力已尽。”

茶风

①吃茶品茗过度之病。唐代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:“伯熊吃茶品茗过度,遂患风,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。”②描述茶后兴奋。《海录碎事》引唐代张枯诗句:“茶风无法笔,酒秃不堪箍。”

茶气

①亦称“茗气”。蒸煮茶叶的热气。唐代项斯《山行》诗:“蒸茗气从草屋出,巢丝声隔篱笆闻。”许不雅《赠张隐君》诗:“茶气拂帘清草午,想应宾主正高谈。”

②蒸气辨汤。明代程用宾《茶录》:“辨气者,若轻雾、若淡烟、若凝云、若布露,此萌汤气也;至氦盒贯盈,是为气熟,已上则老矣。”

③茶味。明代许次舒《茶疏》:蒙茶“来自山东者,乃蒙阴山石苔,全无茶气,但微甜耳。”

茶术

造茶和烹点茶茗的手艺。唐代李肇《国史补》:“羽有文学,多意思,耻一物不尽其妙,茶术尤著。”

茶功

茶的成效。唐代白居易《赠东邻王十三》:“驱愁知酒力,破睡见茶功。”唐代斐汶《茶述》:茶,“其性精清,其味浩洁,其用涤烦,其功致和。

茶色

①茶叶颜色。陆羽《茶经:一之源》:“阳崖阴林,紫者上,绿者次。”

②茶汤的颜色。《茶经·四之器》:“邢瓷白而茶色丹,越瓷青而茶色绿,邢不如越三也。”宋代赵估《大不雅茶论》:“点茶之色,以纯白为上,青白为次,灰白次之,黄白又次之。”

③茶叶的成色、档次。《宋史·食货志》下六:“大不雅元年,议提举茶事司须保验一路所产茶色高低、价值低昂,而请茶短引以地远近程以三等之期。”

茶兴

由茶引发的兴致。唐代韩翩《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》诗:“更怜茶兴在,好出下方迟。”唐代薛能《新雪八韵》:“茶兴留诗客,瓜情想戌人。”其《留题》云:“茶兴复诗心,一瓯还一吟。

茶声

吃茶品茗时碾茶煮水的声音。白居易诗《酬刘梦得秋夕不寐见寄》:“病闻和药气,渴听碾茶声。”明代罗隙《茶解》:“山堂夜坐,汲泉烹茗,至水火相战,伊听松涛,……此时幽趣,未易与俗人言者。”其“水火相战”之声,即茶声。

茶事

①有关茶叶的工作。唐代袁高《茶山》诗:“我来顾渚源,得与茶事亲。”唐代皮日休《茶中杂咏序》:“自周已降,及于国朝茶事,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。……后又获其《顾诸山记》二篇,此中多茶事;后又太原温从云、武威段碍之,各补茶事十数节,并存于方册,茶之事由周至今,竟无纤遗矣。”

②茶叶采摘、造做之事。宋代黄儒《品茶要录》:“茶事起于惊蛰前,其采芽如鹰爪,初造曰试焙。”

茶封

①茶叶封拆。唐代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:“摘鲜培芳旋封裹,至精至好且不奢。”尚颜《献郑都官》:“药秘仙都诀,茶开蜀国封。”

②茶叶计量单元之一。清代杨应琨《酌筹甘省茶政疏》:“甘省额设茶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引,每引行茶一百斤,交官中马。五十斤中马,五十斤听商自卖,外带附茶十四斤为运脚之费。以每五斤为一封,合计交官茶二十七万二千九百六十封,商人自卖正附茶三十四万九千三百八十八封。”

茶烟

①造茶蒸、培时产生的烟。唐代张继《山家》诗:“莫嗔培茶烟暗,却喜晒谷晴和。”

②烧茶煮水时产生的烟。唐代刘禹锡《秋天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》诗:“客至茶烟起,禽归讲席散。”唐代杜牧《醒后题僧院》诗:“今日鬓丝禅塌畔,茶烟轻题落花风。”

茶爽

茶爽称“茗爽。”由茶获得的敏思神爽。唐代刘禹锡《酬乐天闲卧见寄》:“诗情茶助爽,药力酒能宣。”唐代司空图《即事二首》:“茶爽添诗句,天清莹道心。”唐代郑谷《西蜀净寡寺松溪八韵兼寄小笔崔处士》:“湄烹新茗爽,暖泛落花轻。”

茗香

茶香。唐代罗邺《夏季题远公北阁》:“塌恋高楼语,瓯怜昼茗香。”

茶天

最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造造的天时。宋代赵估《大不雅茶论·天时》:“茶工做于惊蛰,尤以得天时为急。轻寒,英华渐长,条达而不迫,茶工沉着努力,故其色味两全。

若或时肠郁焕,芽甲奋暴,促工暴力随稿,暑刻所迫,有蒸而未及压,压而未及研,研而未及造,茶黄留渍,其色味所失已半,故焙人得茶天为庆。

茶甘

茶之甘味。宋代赵估《大不雅茶论》:“夫茶以味为上,香甘重滑,为味之全。”宋代陆游《晚兴诗》:“客去茶甘留舌本,睡余书味在胸中。”

茶话

以茶延客谈话,人多即为茶会或茶话会。宋代方岳《入局》诗:“茶话略无尘土杂,荷香剩有水风兼。”清同治《临川县志·奇迹》引《正觉寺醒泉铭·序》:万历己亥,“上人邀余茶话,茶味甚奇”。

茶令

茶会时的游戏。由一人做令官,令在座者如令行事,失误者受罚。宋代王十朋《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》有句:“搜我肺肠茶著令。”并有自注云:“余归与诸子讲茶令,每会茶,指一物为题,各举故事,欠亨者罚。”

茶值

茶叶价值。古籍中“值”、“曲”通假。南宋撰刊的《锦绣万花谷》载:“龙培泉,即御泉也。北苑造贡茶,社前芽细如针,用御水研造,每片计工曲钱四万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下》:“茶盐香药,民用有限,……今散于民间者既多,所在积而不售,故券曲亦从而贱,茶曲十万,旧售钱六万五千,今行二千。”明代许次纤《茶疏》:“名北苑试新者,乃雀舌冰芽所造,一夸之值,至四十万钱。”

茶沸

茶叶煮沸,或把水烧开。宋代黄庭坚《和王世粥》诗:“斋余佛饭香,茶沸甘露满。”姚贞《过别业》诗:“墨香临帖后,茶沸罢琴余。”

茶品

①茶叶的品目。南宋高似孙著《判录·茶品》,介绍了多种茶叶品目。

②茶叶品量。明代罗麝《茶解》:“茶地斜坡为佳,聚水向阴之处,茶品遂劣。”

、③茶的品第。明代钱椿年《茶谱·茶品》:“茶之产于全国多矣,若剑南有蒙顶石花,湖州有顾渚紫笋,峡州有碧涧明月,巩州有火井思安,……品第之,则石花最上,紫笋次之,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。”

④品茶。宋代黄儒《品茶要录·入杂》:“善茶品者,侧盏视之,所入之多寡,从可知矣。”

茶汤会

寺庙以茶汤助缘之斋会。宋代吴自牧《梦梁录·社会》:“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,建茶汤会,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,又神圣诞日,助缘设茶汤供寡。”

粟纹

茶汤外表茶沫呈粟样的纹状。宋代宋子安《东溪试茶录》:正壑岭茶,“厥味甘香,厥色青白,及受水则淳淳光泽(民间谓之冷粥面),视其面松散如粟。”黄儒《品茶要录》:“茶芽方蒸,以气为候,视之不成以不谨也。试时色黄而粟纹大者,过熟之病也。”

集茶

茶会的一种。宋代墨或《萍洲可谈》:“太学生每路有茶会,轮日于讲堂集茶,无不毕至者,因以询问乡里动静。”

茶务

有关茶叶的事务。元代马端临《文献通考·征椎考五》:“至蔡京始复椎法,于是茶利自一钱以上,皆归京师。其子蔡末自记之曰,公始说上以茶务,若所入厚,专以奉人主,此京本意。”

茶厄

①造茶吃茶品茗的错误。明代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》:“茶加香物,捣为细饼,已失实味,宋时又有宫中绣茶之造,尤为水厄中第一厄。”

②喻吃茶品茗为灾。拜见“水厄”。

茶宜

适宜茶树生长、茶叶采造和饮用的情况和前提。明代冯可宾《毓茶笺》:“茶宜:无事、佳客、幽坐、吟咏、挥翰、倘羊、睡起、宿醒、清供、精舍、会心、赏鉴、文懂。禁忌:不如法、恶具、主客不韵。”

茶理

①茶的事理和学问。明代姚绍宪《提许然明《茶疏》序》:“余馨生平习试自秘之诀,悉以相授,故然明得茶理最精,归而著《茶疏》一呋,余未之知也。”明代屠本暖《茶解·序》:“罗高君性嗜茶,于茶理有见解,读书中隐山,手著一编,曰《茶解》。”

②茶叶特征。明代徐炒《茗谭》:“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渝茶,虽一时香气浮碗,而于茶理太舛。

茶喜

成婚之喜。明代王象晋《群芳谱·茶谱》:“茶,喜木也。一植不再移,故婚礼用茶。”所以一些处所也称成婚为“茶喜”。

茶趣

吃茶品茗的情趣和乐趣。明代张源《茶录·吃茶品茗》:“吃茶品茗以客少为贵,客寡则喧,喧则雅趣乞矣。独叹曰神,二客曰胜,三四曰趣,五六曰泛,七八曰施。”明代罗麝《茶解》:“山堂夜坐,汲泉烹茗,至水火相战,伊听松涛,倾泻入杯,云光漱決,此时幽趣,未易与俗人言者。”清代冒襄《岭茶汇钞》:“茶壶以小为贵,每一客一壶,任独斟饮,方得茶趣。”

茶忙

采造茶叶的严重季节。清乾隆《安吉州志》:“谷雨前数日采者,为雨前茶,亦谓之芽茶,值甚倍,采亦不多;交夏皆采,谓之茶忙,迟则叶粗而味薄,俗谓之老叶。”同治《安吉县志》:立夏“山村采茶叶甚忙,谚云‘立夏三日茶生骨’”。

茶有三德

茶叶有提神醒脑、消乏去睡之成效,为僧人坐禅修行的抱负饮料。僧人认为茶有三德:一日可使坐禅修行时通夜不眠;二曰餍饫时助消化、轻神情;三曰“不发”,即默坐敛心时可按捺情欲,专注一境。

两杯茶教

以茶饮为名义的教派组织,呈现于清道光年间,为江苏扬乡镇下河一僧人初创。其原始教义不外是茶禅连系而受戒、诵经、敛财及为世人治病。僧死,其徒盛广阔、黄向阳继任教首。当时苏南已被承平军占领,苏北仍在清军控造下。清军南通狼山镇标兵陆家升等,因对战功升赏不满而决定叛清,并结合两杯茶教取通州以献承平军。为此陆家升与盛广阔、黄向阳曾共赴常熟福山承平军营地,又去天京(今南京)谒见洪秀全。投靠承平军后已酿成农人革命步队,可惜教寡不懂军事,在起事前二天,被州官、处所驻军镇压,按教籍名册捉拿教寡,死数千人。

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络删除

你若喜好, 别忘了点个 在 看 哦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