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血染的风采梅艳芳歌 背后的故事竟是这样

访客2024-11-20 14:11:232

1990年,27岁的梅艳芳演艺事业已经如日中天,她凭借1987年-1988年《胭脂扣》中一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,成为“四料影后”,角色“如花”也成为香港影史的经典人物。1990年电影《川岛芳子》公映,川岛芳子是近代中国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,梅艳芳的表演神形俱备,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个角色,使她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。紧接着,梅艳芳在香港个人演唱会上,一袭红衣翻唱了歌曲《血染的风采》。这首爱国歌曲,在当时尚未回归的香港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,很多人放弃了移民国外的想法。包括梅艳芳自己,也扔掉了刚拿到的加拿大护照 ,决心留在香港为国家尽一份力。“中国有地方发生灾难,心里会一下子很疼,会很着急。但有时候,有人做了不好的事,作为中国人,我会觉得很羞”,多年之后的1997年,面对《电影故事》专访询问香港回归祖国的感受时,梅艳芳没有豪言壮语,只说出这段朴实真挚的话。梅艳芳一生历经坎坷,她从遭受欺凌的底层歌女到备受尊重的一代歌后,梅艳芳凭借自身的不懈奋斗取得巨大成功,其形象如同香港这座城市成长成功的缩影。“梅艳芳是香港成功的典范”,这是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对她的评价。她与香港人一同成长,在香港最为繁华的80年代大红大紫,香港人对她的怀念,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那个令港人引以为豪的黄金年代的无限追思。

香港电台纪录片《不死传奇——香港的女儿》和美国有线电视传记《梅艳芳》,分析了梅艳芳得此殊荣的原由。作为表演者,她以独特魅力、无限创造力和专业敬业精神影响着歌坛、影坛,突破了舞台上男与女的传统禁忌,开创先河;作为艺人领袖,她以巨大的勇气引领公众正义感,团结同行,成为一代草根创业者心中的真正英雄;作为“香港的女儿”,她代表了“香港精神”,从短短的四十年传奇生涯中展现了一个香港人爱国爱港的缩影。香港回归前夕,许多人移居国外。梅艳芳一早站出来表示,香港是自己的家园,中国是自己的祖国,决不会离开这片热土,去做别国的“二等公民”。随后梅艳芳推出了一张庆回归的唱片,其中主打《火凤凰之舞》寓意香港会如“凤凰涅槃重生”,踏入新时期后重振昔日雄风。在当年香港的全球直播回归晚会上,她高歌此曲,鼓舞香港人的士气。作为演协的会长,梅艳芳02年后多次率代表团到北京争取祖国对香港电影的支持,鼓励内地艺人加入香港演协,推进两地文化交流。对于一些仍在国外移民的娱乐圈人士,她也多次呼吁他们积极回港发展,为华语电影冲出世界多做贡献。早在90年代初,她就公开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,支持民主改革;而在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,她也号召演艺圈鼎立支持,并因香港作为马术比赛场地而激动地接受采访。虽然她的“真性情”令其遭受多次事业坎坷,但却赢得众多情谊。她对前辈尊重、对后辈提携、对朋友坦诚、对爱人执着、对歌迷倾心;还有她的敢爱敢恨、她的血性、她的侠骨仁心。这一切都注定她成为艺坛的不朽传奇!

中国古代名篇《千字文》有言“爱育黎首”,就是说一个伟大的人物,都是热爱体恤老百姓的。这里的“育”,解释为哺育,体恤,“黎首”,指的就是老百姓。梅艳芳就是这样一位有大爱的人物。她去世后,她的基金会还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间,向灾区捐赠十万善款。 2008年至2012年,她的友人及歌迷在她逝世五周年之际和以后,分别在贵州、广西、甘肃三省的贫困地区建成了三所梅艳芳希望小学。2013年12月30日为纪念梅艳芳逝世十周年举行的“梅艳芳·10·思念·音乐·会”,扣除有关开支后,收益余款约有36万,张学友和曾志伟私下再捐出善款来补足数字总共50万,全部捐助了“儿童癌病基金”。

(责编: admin)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