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广州的“天选打工人”
(来源:广州博物馆)
1972年7月,考前人员在越华路与广仁路交汇处发现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城墙遗址,墙宽6.6米,墙基底展有一层长方形和梯形的红砂岩石块,上面砌砖墙相夹,中间填塞碎砖和土壤。一些墙砖上,刻有“水军修城砖”和“水军广州修城砖”等戳印。那些砖上的“水军”可不是今天收集上洗地灌水的写手,他们是海军的前身,他们来自于民、办事于民,或许他们的名字没有载进史册,但他们在广州城的建造上的奉献不该磨灭。
“水军”的详细工做是什么?
水军修城砖 1972年越华路出土
广州博物馆躲
经讲究,那些刻有“水军”戳印的砖为宋代广州修城砖,砖所在的城墙应为宋代广州子城的西城墙。提到构筑城墙的次要人力,各人可能起首想到的是民夫。为何宋朝修广州城动用军士?水军事实是中心军仍是杂牌军?
宋代是中国汗青开展的重要转型期,在城市建立上,除了强化经济功用之外,也加强了城市的防备功用,而广州做为两广地域的政治与经济中心,又“境接群蛮”,周边情况不断不承平,正好赶上了宋代逐渐加强城市的防备性功用的改变,因而广州在那一期间由单一的子城逐步扩展成远近闻名的三城格局。
宋代广州三城的占空中积其实不小,意味着广州城需要比力多的人才气更好地停止维修工做,军人规律严正、操练有素,完成工做的量量和效率会比一般民夫要高,因而被选为修城的主力。
水军修城砖
广州博物馆躲
宋代兵造,设禁军、厢军、乡兵。《宋史•兵志》:“天子之卫兵,以守京师,备征戍,曰禁军;诸州之镇兵,以分给役使,曰厢军;选于户籍或应募,使之连合操练,认为在所防,则曰乡兵。”用现今来类比的话,禁军相当于人民解放军,厢军相当于各地的武警队伍,乡兵就是民兵武拆。禁军是国度的正规军,厢军不只是宋初组建禁军的重要根底,并且是以后禁军扩大的重要兵源,也是吸纳不合格禁军的重要载体,而水军是禁军和厢军中的重要构成部门。
北宋初年的同一战争是北宋水军高速开展的一个期间,然而跟着战争完毕,战术重心的北移,水军地位下降。北宋根本同一后,禁军、厢军中都设有水军,禁军水军次要驻扎在京师开封,还有与辽国的辽东半岛隔海相看登州地域;厢军水军次要散布在南方沿江沿海地域。厢军水军又是北宋水军的中坚力量,其番号复杂、驻地较广,南宋时广东水军常备一千余人,是全国水军的主力。水军除巡防水道、庇护治安外,还参与各项劳役,如造船、筑城、濬河、纲运等。
“水军”修城砖铭文
“水军记”修城砖铭文
设在广南东路的广州水军有巡海、驾纲等番号。
广南巡海水军从属于厢军的步军。该收水军由南汉水军改编而来,在南宋孝宗乾道五年(1169年)一度扩大至两千人,关于处所厢军来说人数仍是十分可看的。北宋初期,宋廷对该水军及“忠敢”、“澄海”都予以操练,用于战守,即体例仍是厢军,但工做性量参照禁军;南宋初期曾在广东征集疍民编为水军,据《广州府志》:“选其少壮者为水军,立寨水军青鸟使一员、弹压官一员,无供亿,宽鱼盐之禁,谓之腌造盐。”
驾纲水军则从属于厢军的杂役军,其详细本能机能尚无记载。但从宋代水运中以“(汴河)每纲以船三十只为额,通计船六千只”可知,纲是货运中的数量单元,一纲约为三十船,从那个角度揣度驾纲水军可能是驾船或者拉船的一收水军。
南宋时发作处所军摧锋军叛事,平叛后的第二年(1236年),经略抚慰使彭铉以修葺后的城周规定疆界,号令摧锋、水军、勇猛、东南等各军各负其责,“每仲春四九阅武之日,正将率部伍登城,各视其界”,除草造砖,预防损阙,以谋远虑。各军在各自所造的城砖刻上军名,以别异部,那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“水军”、“摧锋军”、“勇猛”等宋城字砖的来源。
不就修个城嘛,
为安在砖上写诗发牢骚?
也有军士在烧砖时不按常理出牌。广州曾出土一块特殊的宋代修城砖。该砖长24厘米,宽14厘米,略有残破,上刻七律诗一首,笔迹率意,可能是烧砖军士在砖坯未干时用小木棍类随意书写而成:
军士修城砖诗铭文
(诗文)
何从工做到现在,日日挑柴食苦辛。
一日秤来要五百,两朝定是共千斤。
山高路远难行步,水深垣滑阻工程。
传语诸公除削减,莫教思苦寡军人。
那清楚是对其时修城工做的控诉:工做周期长、工做艰苦、工做内容单一且忙碌,施行修建使命时碰着“山高路远”、“水深垣滑”的困难,期看高屋建瓴的诸公能酌情减除戎行负责的工做,不要再让寡军人如斯悲苦。
修城军士为何怨气那么重?南宋期间广州城修城的责任次要落在了广州驻守戎行身上后,该项办法固然能实正做到“不扰民”,但却加重了驻守队伍的劳役承担。据其时广州知州方大琮描述,修城工程为“营卒执役,苍生不知”的水平,而“南兵最耐辛勤,且军中诸匠皆有”,广州城军士有食苦耐劳的操行,工做量可想而知,并且因为广州的特殊性,城内的队伍还要时不时停止教阅,以连结其做战才能,如许算下来一年里几乎没有几闲下来的时间,修城军士在工做时不免会写诗发发牢骚。
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州城易破损、易遭毁坏,修城难度大,维修周期长。
知州甘愿告退都要舍弃修的广州城,
事实有多灾修?
广州三城不是一天建成的。南汉后主刘鋹在宋军攻城时纵火燃烧宫殿府库,尔后数十年,失往国都地位的广州,城垣逐步塌毁。宋实宗、仁宗期间,广州城已经逐步恢复滨海城市的气象。1019年,官员侍其旭上报:“广州多蕃汉大商,无城池郛郭”。富庶却欠缺防御的城市,遭到了越来越多海盗的侵扰。
北宋庆历五年(1045年),新任知州魏瓘起首以南汉旧城为根底,大修子城,凿井浚濠,在东、西澳成立水闸,城墙上放置大弩。新修复的子城东至仓边路一带,西临华宁里、流水井、龙躲街一带,南至大南路、文明路,北至越华路。
宋代广州子城(又称中城)
图源《越秀史稿》
子城重筑不久,就发作了侬智高之乱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在广西宋越边境的侬智高举兵叛宋,听闻广州无城,于是派军搭船浮江而下,数日抵广。然而魏瓘构筑的子城安如盘石,最初侬智高溃退。固然子城超卓完成了御敌的使命,但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,就是过于狭小。且侬智高围城时,抢劫城外藩汉数万家而往,“百年生聚,异域珍玩,扫地无遗矣”。处所治安与苍生平安已经成了广州本地的首虑问题。广人自侬乱后,常因没有外城庇护而担惊受怕,所以无论朝廷仍是民间对再次修城都空前撑持。
但其时广州城其实太难修了,连岭南身世的余靖,深知广州修城困难,曾经甘愿不升官也要辞免广州职务。原因有二,一是天气和天文前提,二是城西面对的拆迁问题。
广州终年有飓风、暴雨和潮涌,像北方一样修夯土城墙底子不消考虑,模仿南方烧砖筑墙吧,但司马光的评判是“地皆蚬壳,不成筑城”,岭南海滨的土壤大多松懈杂壳,烧出大量安稳的城砖可能性极小。广州城北越秀山,城南珠江水,东部古越城残迹规模迫隘,再往东满地山丘,西部建筑林立,难以拆迁,再往西地盘低洼贫瘠,并没有修建大城的优势。
修城工程先从难度较小的起头,子城以东有汉末步骘城遗址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广东路经略使吕居简议修东城,后由转运使王靖接手。百余天后,东城修毕,北界与子城北街毗连,东界约为大东门遗址,南至文明路。
东城范畴
图源《越秀史稿》
至于子城以西的大片民居,侬智高之乱使城西建筑化为灰烬,那反而让大量的拆迁障碍一网打尽。别的那时的东城已筑,所以对地盘的需求比之前宽松,西城的修建也提上日程。
但是西城土少、土疏,“议者皆认为土杂螺蚌不成城”、“土疏恶不成筑”,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,由福州调至广州任知州、治水修城小妙手的程师孟决定迎难而上。他结合同僚规划城墙、设想图纸,上报朝廷。宋神宗不只附和还相当重视,还特命人从京师带来掌握设想与施工手艺的都料匠协助修城。城基夯土则从他处专门运来,城砖固然由处所烧造,而从目前出土的宋代广州城砖来看,大多青灰色,量粘不散,可揣度程师孟其时没有用当地常见的酸性红土或杂蛤砂土,很可能选用了粘土,可能取自农田土或地底深挖的膏泥。
宋代广州三城复原示企图
图源《广州汗青文化图册》
历时十个月,西城落成,设有九城门,蔚为大看。西城周长足足有7488米,超越了中城和东城的周长总和,城墙高度约为今天的15米多。同时西城也建有大量的军事设备,数量多达1841个,可见对西城防备工事的重视。至此,广州最富贵、人烟最浓密的蕃坊被纳进城内,构成三城并立的格局,总面积是唐城的四倍以上,也奠基了后世广州城的根本格局。
南宋时,珠江北岸又呈现淤积。庆元三年(1197年),大奚山岛民(今属香港)进攻广州,朝廷遭到触动,为了“临海以卫城南居民”,1210年,官府又沿着城墙向南修起工具两道“雁翅城”。
宋代三城规划
图源《越秀史稿》
据统计,两宋期间大小修城有记载的就多达21次,是广州城建史最频繁且规模更大的期间。土量的缺陷、天气的影响、战争的损耗促使那期间的广州不能不频繁修城。三城面积广阔,补葺多、维修周期长,砖泥的摘挖运输、墙砖的烧造、城防的压力,那三座大山压得修城军士透不外气来,纵然偶有微言,也超卓地完成了壮城使命,庇护了一方子民,有道是:“三城不竭郁相看,千里长江势渺茫。蛮獠传说风闻亦胆破,从知领外有金汤”。他们对广州城的奉献应记上一笔。
【参考文献】
曾昭璇:《广州汗青天文》
陈鸿钧:《广州宋代修铭文砖数种考》
万君:《北宋水军建造研究》
林美燕:《宋代广州三城修建研究》
广州市越秀区政协进修和文史委员会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处所志办公室:《越秀史稿•第二卷》
公家号 : 广州博物馆
● 扫码存眷我们
撰稿 | 邓颖瑜
排版 | 温梦琳
初审 | 邓颖瑜
审校 | 刘颖颖
审核 | 墨晓秋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