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路天台┃《钱塘潮》 元•马祖常
石桥西畔竹棚斜,閒日浮船阅岁华。
金凿悬崖开佛国,玉分飞瀑过人家。
风杉鹤下春喊垤,雨树猿啼暝蹋花。
欲赁茭田来此住,东南更看赤城霞。
释义:
石桥:即浙江露台石梁,是世界上并世无双飞架悬崖流水之上的花岗岩生成桥。工具标的目的,毗连着相持的两座山崖,溪水三折,冲出桥洞,构成了如虹一般的飞瀑,起舞婆娑,坠进脚下的惠泽潭。
“石桥西”用典《承平御览•三齐略》:“秦始皇做石桥于海上,欲过海看日出处。有神人驱石,往不速,神人鞭之,皆流血,今石桥犹赤色。”
浮船:行船。
三国•魏•曹炯《六代论》:“浮船江海,捐弃楫棹。”
岁华:犹指岁时,亦指光阴、韶华。
南朝•梁•沈约《却工具门行》:“岁华委徂貌,年霜移暮发。”
佛国:《露台山全志》载:旧有石桥寺,传系五百应实之境。又有方广寺隐此中。上方广寺在石桥上流,其下广方寺在石梁之下,能够仰看飞瀑。又古传有五百应实居方广寺。
僧佛树《从头印实记》云:“露台山者乃震旦之奇境,五百应实驻锡之地。晋时昙猷亲进圣寺,五代钱王数感祯祥,非妄诞也。”
人家:指人世。
“风杉鹤下春喊垤”句:典出先秦《诗经•东山》:“我徂东山,慆慆不回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鹳喊于垤,妇叹于室。洒扫穹窒,我征聿至。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。自我不见,于今三年。”垤:小土丘。
蹋花:蹋同“踏”
典出《杂识躲经•鹿女夫人》:“昔有南窟仙人,见鹿产一女,即取回抚育,长大成人,惟脚似鹿,是为鹿女。一日,因洞中火熄,命鹿女往北窟仙人处取火。北窟仙人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,因与鹿女言:绕我舍七匝,当与汝火。鹿女如其所言,遂取火而往。”
后以“踏花”描述鹿女步行,脚印状如莲花。
唐•王维《游传染感动寺》诗:“雁王衔果献,鹿女踏花行。”
茭:喂家畜的干草。
《尚书•费誓》:“峙乃刍茭。”
《说文》:“茭,干刍。”
赤城霞:赤城,山名,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,为露台山南门,每当晨光初露,满山紫气氤氲,霞光覆盖,构成“赤城栖霞”之美景。
东晋•孙绰《游露台山赋》:“赤城霞举而建标。”
李善注:收遁《露台山铭序》曰:“往露台,当由赤城山为道径。”
孔灵符《会稽记》曰:“赤城,山名,色皆赤,状似云霞。”
明代诗人李东阳(1447-1516)的名联《题书斋联》,将赤城霞与沧海日、彭蠡烟、洞庭月、潇湘雨等,列为宇宙九大奇看,其联云:
“沧海日、赤城霞、峨眉雪、巫峡云、洞庭月、彭蠡烟、潇湘雨、广陵潮、匡庐瀑布,合宇宙奇看,绘吾斋壁;青莲诗、摩诘画、右军书、左氏传、南华经、司马史、薛涛笺、相如赋、屈子离骚,收古今绝艺,置我山窗。”
马祖常(1279年-1338年)
字伯庸,元朝光州(今河南潢川)人,先祖为汪古部人。
延佑二年,会试第一,廷试第二,授应奉翰林文字,拜监察御史,官至御史中丞官,与袁桷、王士熙等互相商讨文字,订交甚密。
元仁宗时,铁木迭儿为丞相,擅权用事,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功,因而累遭贬黜。
之后,几经隐退起伏,历任宣政院履历、开平县尹、翰林待造、礼部尚书兼翰林曲学士、参议中书省事、南台中丞、礼部尚书、枢密副使等,卒谥文贞。
文章宏赡精核,以秦汉为法,独树一帜言,诗圆密清丽,有《石田文集》。
露台山
山名,在浙江省露台县北部。
南朝•梁•陶弘景《实诰》:“当斗牛之分,上应台宿,故名露台。”
晋•收遁《露台山铭》序:“剡县东南有露台山。”
其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,由赤城、瀑布、佛陇、香炉、华顶、桐柏诸山构成,多悬崖、峭壁、飞瀑等名胜。为甬江、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。
道教曾以露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,释教露台宗亦发源于此。相传汉刘晨、阮肇进此山摘药遇仙。
做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、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之一,露台山拥有秀丽的天然光景和深挚的文化底蕴,既有五峰围绕,双涧潆流,满山松树郁郁葱葱,连绵数十里;又有生成石桥,三折瀑布,世所稀有。
自古以来,露台就是历代文人骚人争相前去的圣地。东晋大文豪孙绰、明代大游览家徐霞客、三国高道葛玄、西域高僧昙猷等都不远万里前来,更是让露台山的美名广传。
摄影:范旭初、肖连飞、汤灵敏、牛哥 等
诗路露台┃《冷岩寺》 元末明初·张昱
诗路露台┃《送人》 北宋·夏竦
诗路露台┃《桐柏宫留题》 元末明初·张昱
诗路露台┃《题国清寺三隐》 元末明初·张昱
诗路露台┃《明岩寺》 元末明初·张昱
诗路露台┃《游露台山回,别省院诸公》 元末明初·张昱 诗路露台┃《题桐柏宫》 元末明初·张昱
诗路露台┃《进露台山留别王河秀才》 明·孙一元
诗路露台┃《觅露台山川》 明 · 孙一元
诗路露台┃《台山篇》 南朝(梁)• 李巨仁
诗路露台┃《露台纪游 六首 华顶回云》 清 • 魏源
诗路露台┃《幽溪雪瀑》 明 • 释传灯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