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道姑如何生活的?尼姑呢?二者有何异同?
你好:
很快乐又为你抛砖引玉,若有不当请见谅!
尼姑穿浅灰色平民,道姑穿黑色平民;
尼姑要剃光头,道姑可蓄发;
尼姑戴佛株,道姑提浮尘;
尼姑住“庵”,道姑住“不雅”;
尼姑崇奉的是释教,道姑崇奉的是道教;
道姑VS道士 尼姑VS僧人。
尼姑是释教的女性修行教者!尼姑是中国人的俗称,其实不符合佛造的要求。
道姑是女性道教徒
【出处】
原来,印度以尼(ni)音,代表女性,有尊贵的意思,不限释教的落发女性所公用。释教的落发女性,小的叫沙弥尼,大的叫比丘尼,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。
到了中国,每以未嫁的童贞称为姑,故将释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【尼姑】,并没有侮辱的意思,所以在传灯录中,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;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,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,那就有轻*的意思了。因而,晚近以来,尼寡姊妹们很不肯意人家当面称她们为尼姑。
按照梵文,尼即女音,加上姑字,即成女姑,以文训义,底子欠亨,女别于男,既有女姑,莫非另有男姑不成?若是必然要称为姑,那该有个比例:女道士称为道姑,打卦女称卦姑,女比丘当称为佛姑;同时,耶教的女修士,中国人也该称她们为耶姑,不然,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了。
【呈现】释教起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,西汉末年传入中草药。公元前2年(西汉元寿元年),有个叫景卢的人曾听西域大月氏青鸟使伊存讲浮屠(梵语“佛”的音译)经。那是释教最早进入中国的记载(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》注引《魏略·西戎传》)。
公元64年(东汉永平七年),明帝刘庄遣蔡音赴天竺(印度)求佛。公元67年(东汉永平十年),蔡音同天竺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携佛像及佛经回到洛阳(东汉京城),汉明帝为嘉奖驮回佛履历尽辛苦的白马,便在洛阳建造寺院,赐名白马寺。那是我国第一座释教寺院。
【尼姑】那个名称的呈现比僧人晚。据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漫笔·尼姑》云,东汉时有女释教徒,但还没有“尼姑”那个名称,曲到东晋时才起头呈现“尼姑”之称。
【传说】
佛陀释迦落发后,他老婆意欲跟从,佛陀不愿,说若是收了女门生,就会使原来传诵千年的宗教酿成500年了,之后佛陀的姑姑屡次相求,佛陀的门生阿难也屡次劝戒,佛陀最初才赞成收女门生,做比丘尼。
在西藏,有良多寺庙,此中喇嘛庙居多,尼姑庵较少。但也有一些挺有名的,如在拉萨就有米米钦热寺(遗址)、嘎丽寺、朗古寺、仓宫寺和阿乃昌库寺等尼姑庵。民主变革前,西藏的尼姑庵常常是人满为患,近年来不单有许多旧日的尼姑重返尼姑庵,并且还有一些年轻姑娘和少妇进庵削发为尼。
在尼姑庵修行的尼姑,有的来自贵族或殷商之家,有的来自败落的名门,有的来自布衣苍生之家。一个女孩到尼姑庵修行,起首要找一位老尼当标准师,负责对她道德操行方面的教育和办理。再请出名的活佛替她剃度,活佛祷告念经后,剪去小女孩头上最初一绺发丝,表白她六根清净,无牵无挂。
旧时尼姑庵,新来的女尼还要请全庵尼姑吃喝,宴请一天的能够得到“顷则”的名分,宴请两天的能够得到"齐泽古雪"的名份,获得那两种名份的尼姑,能够不参与集体念经,免去一切劳役。除请吃喝外,视家境情况,新来的尼姑还要给尼庵或送陶壶、或送青稞、或送酥油、或送卡垫等供奉。
若是标准不识字,新来的尼姑还要请一位经师,教她读经。先学藏文,然后学“噶洛玛”经(文殊颂),再学“卓玛堆巴”经(度姆颂)。此外,还要读“喇嘛曲巴”、“莫龙朗吉”、“乔瓦久珠”和“卓玛朗当玛尼”等佛经著做。
7岁至20岁的尼姑要受沙弥戒。
受戒仪式由一位活佛主持,同时要有4名“格龙”(比丘喇嘛)当助手。受戒地点一般在寺院,也能够在活佛的驻锡地。主持仪式的活佛按照每个受戒尼姑的生辰八字,算定受戒日期。参与受戒的尼姑在受戒之前将酥油、糌粑、面粉等食物送到受戒地点。受戒地点(经堂)安插得既庄严又奥秘,正面悬挂释迦牟尼像,两边是受戒尼姑的本尊像。
活佛登上法坛,四个格龙(比丘)别离坐在两边。受戒尼姑盘坐在活佛对面的藏毯上,穿戴黄色僧衣、红色袈裟,腰带“格鲁”(清水壶)。受戒尼姑三人一组,按先后挨次走到活佛座前,伸出右手,同时用左手抓住一个“曲扎”(滤水器),暗示滤去一切邪念。活佛抓住尼姑的右掌,问:“愿意受戒吗?”答:“愿意!”接着提出36条戒律,诸如不喝酒、不邪淫、不妄言、不盗窃、不杀生等。
活佛问一句,尼姑答一句,问答完后,活佛慎重颁布发表:“从如今起,你们是受戒的人了!”然后尼姑跪拜三次,承受活佛摸顶,尼姑给活佛献礼品。每个尼姑都要想一个法名。受戒后,7天内过午不食,只喝点酥油茶。每天朝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神像前跪下,默念36条戒律,逐条深思后,祷告道:“到今天太阳升起之前,我处处遵守了戒律。
若是有犯戒的处所,请神佛多加原谅!”
每天早晨,跟着尼姑庵的海螺声,全体尼姑集中到经堂,由领经师领头诵念经文。尼姑诵经就像唱歌一样,非常动听。她们在诵经的同时,边喝着尼姑庵供给的酥油茶,边吃着自备的糌粑。早经诵完了,早饭也用过了。
起先,尼姑庵规定尼姑天天念经礼佛,后天有的尼姑庵不对峙天天念经,只要在初八、初十、二十五、三十那四天才集体念经,其他时间,小范畴活动或本身摆设。身世有钱人家的尼姑,住着本身父兄包租或修建的藏式小院,过着安适温馨的蜜斯生活。而那些家境贫寒的尼姑,则过的是清苦的生活。
每岁首年月秋,她们纷繁分开尼姑庵外出化缘,或者到山南农村,或者到藏北牧场,募聚酥油,羊毛和粮食等,做为冬季和第二年春季的生活用品。每年藏历新年,尼姑庵放假5天,那是尼姑快乐的日子,尼姑庵供给她们吃喝,佛法姐妹一路唱歌、跳舞、演藏戏,许多尼姑能歌善舞,还能模拟神女的动做,翩翩起舞。
每年炎天“夏季安居”事后,尼姑们灰溜溜地走出尼姑庵,投入大天然的怀抱,尽情游玩玩耍。她们或者溪间洗澡,或者草地野餐,或者弹吹打器,或者唱歌跳舞。那是尼姑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。
尼姑们远离尘世,到尼姑庵中修行,除了忠诚佛法外,也还有各自差别的起点。
有的是为了修习宗教文化,陶冶情操,日后找一个如意郎君;有的因为家道中落,陪不起嫁妆,只好到尼姑庵陪同酥灯古佛;有的希望学会文墨后,返家办理家庭财富,因为她们既没有爱情婚姻的苦恼,也没有生儿育女的拖累,专心理财,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和家族的复兴;有的是随父母从遥远的牧区来圣城朝佛,川资已尽,衣食无着,无法回家,只好削发为尼。
有的尼姑除了学经外,还修习瑜伽功,即通过调息默坐等办法,停止释教的修炼。畴前,香色山上有一个瑜伽修习场,每天天不亮,尼姑们就到修习场上修习,她们坐在垫子上,调息、命运、蹦起、落地。她们讲究冬炼100天,颠末持久修炼,不只能抵御严寒,并且还有一些内在的功力。
出名尼姑寺乃炯寺有个女活佛,名叫仁增·曲尼旺姆(又称吉尊仁波齐),颠末持久修炼,精通瑜伽功,传说她活到120岁无疾而末。有的尼姑在练瑜伽功的同时,还藏身石头洞窟里修禅(“仓当”)。有的修禅者白日不出洞,黑夜才出来活动。更有甚者,有的修禅尼姑用巨石将洞口堵死,渴了喝石缝渗出的泉水,饿了吃香客施舍的粗拙食物。
更多相关:
再见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