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吕布义父还要高危的职业:唐朝初期的太子

访客2023-11-27 15:05:0613

在初唐期间,太子就像吕布义父、韩国前总同一样,属于高危职业。每个皇帝的首任太子,往往没有好下场,最初登基的凡是是第二任以至第三任。

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,死于玄武门之变。

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,谋反未遂,被父皇废黜,赶出长安,郁郁而末。

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,策动景龙政变失败,为手下所杀。

只要唐睿宗李旦的太子顺利继位,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,当初商议太子人选时,根据嫡长子继承造,理应由李成器入主东宫,可李隆基参与政变,功绩较大,才能凸起,最初李成器主动推让:“国度安则先嫡长,国度危则先有功”,保举李隆基为做太子。若是没有那番识时务、知进退,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门之变了。

太子高危,究其因为,都是利益之争、权利之争使然,能够看出帝王家所谓的亲情,是那么的懦弱与不胜一击。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的太子也是如斯,他叫李忠,一个很通俗的名字,也履历了过山车一般的人生。

那段汗青要从贞不雅十七年说起,某日,长安城的弘教殿宾客盈门、热闹不凡。唐太宗李世民在此举办宴会,他趁着酒劲,当着皇亲国戚、与会大臣的面跳起了跳舞,看到皇帝如斯快乐,其别人也跟着翩翩起舞,气氛好到了顶点。那场宴会整整举办了一天,走的时候,李世民还恩赐了诸位宾客一些礼品,感激他们的捧场。

什么工作让兵马一生的李世民如斯满意?本来,是他的宝物儿子李治有了长子,唐太宗又多了一位孙子。其时刚刚颠末储位之争,太子李承乾、魏王李泰双双被废,十五岁的李治成为储君,从此,动乱的朝局得以不变。如今太子刚刚入主东宫不久,便生下了长子,申明大唐后继有人,皇家开枝散叶、生生不息。两件喜事接踵而至,李世民岂能不喜,岂能不嗨。三年后,他封宴会配角李忠为陈王。

关于爷爷的印象,李忠脑海里应该是不深的,六岁那年,李世民便驾崩入葬了昭陵,二十一岁的爸爸继承了皇位。新帝登基,一定面对册立太子的问题,之前高祖、太宗都是刚刚上台,便当机立断地确立了人选,那就是皇后的长子。可是在永徽初年,李治的王皇后并没有子嗣,储位暂时空置。李忠固然是长子,但他的生母只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宫女,若是皇后生下了男孩,太子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,长大后会被封为王爷,去外埠担任刺史,享受荣华富贵。

可眼下皇后恰好不孕不育,又不得李治溺爱,萧淑妃宠冠后宫,已经为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,两个女儿,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、雍州牧,天资聪颖,进修勤恳,父皇十分垂青,大有册立萧淑妃为皇后,立雍王为太子的苗头,让王皇后很是忧愁。自古以来,被废的皇后能有几个善末的,即便可以活命,冷宫的凄凉苦楚,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忍耐的。

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也很焦急,本身可以当上宰相,外戚身份是次要原因,现在皇后朝不保夕,他芒刺在背、如履薄冰,生怕哪天就垮台了。为了稳住后位,他看上了李忠,劝说外甥女提议李忠为太子,他当上了储君,李素节就当不了,能够遏造萧淑妃的势头。并且李忠母亲地位低下,原来没有希望成为太子,如今皇后拥立他,一定感恩感德,日后登基,王皇后的地位有保障。

王皇后其实是没有法子,总不克不及坐以待毙,那就死马当活马医,听舅舅的。得到外甥女的点头,柳奭又跑到外廷四处活动,游说长孙无忌、褚遂良、于志宁、韩瑗等其他宰相,希望他们能够供给撑持,长孙无忌等报酬了各自家族的利益,也愿意帮李忠说话,以后李忠如果当了皇帝,一定感念长孙家、褚家的拥立之功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如今李治固然年轻,宰相们恐怕见不到李忠登基的那天,但为了后代的福祉,如许做没有什么问题。

收到奏章,唐高宗其实不愿意让李忠当太子,他是王皇后保举的人,如果立了他,想要换掉皇后难度增大。可长孙无忌等大臣屡屡恳求,给出的理由也难以回绝。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,皇后那么多年不孕不育,应该没希望了。太子之位必需有人,万一哪天皇帝出了不测,大臣们还有个主心骨,皇子们也不会争来争去,祸起萧墙。于是在永徽三年,唐高宗立李忠为太子,大赦全国。永徽六年,李忠成年举行冠礼,全国苍生宴饮三天,部门功犯被官府减轻了刑罚,好洗澡皇恩。

就在李忠享受着太子的荣光时,他的好日子也即将到头了。李治打心眼里不承认那位储君,生母刘氏地位卑下,又不是嫡子,拥立他的人都是皇帝所厌恶的,包罗不受宠的皇后,还有跟皇帝对着干的托孤大臣。跟着武则天回到皇宫,王皇后被废,褚遂良被贬,李忠的太子身份名不正,言不顺。武皇后有两位嫡子,李弘和李贤,储君哪里轮得上李忠呢?宰相许敬宗在皇帝、皇后的授意下,提出改换太子的建议,李治当然准奏。

《降太子忠为梁王诏》写道:“以贵则皇后有子,以贤则不敢当仁,前后数四,情辞恳恻,义高旷古,道迈前修”,论身世、论才调,李忠都配不上太子之位,还说他有自知之明,屡次恳求退位让贤,唐高宗为了成全他的高风亮节,勉强同意,并予以优待,封梁王,食邑两万户,官职梁州刺史,赐物两万段,甲第一区。又是豪宅,又是财物,恩赐优渥,但是和全国比起来,其实是微不敷道。明明是被迫分开太子之位,官方为了不凸显皇家的内部矛盾,硬说成李忠主动让贤,也是费尽心血。

自古以来,废太子很少有好下场。李忠在梁州没干多久,很快被调往房州做刺史,那里交通未便,是放逐高级贵族的处所,将李忠调往此地,整他的意思十分明显。跟着年龄不竭增长,李忠对本身的遭遇、处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惧怕某一天人头落地。他经常做怪梦,穿上女人的衣服,说是防刺客,防细做,屡屡给本身占卜,预测吉凶。那也就罢了,李忠还常常派人去长安,刺探宫廷动静,关于当初拥立本身的柳奭、韩瑗等人,十分同情、撑持,传闻他们落马、贬谪、惨死,心里非常忧伤。

对此,唐高宗十分不满,你一个废太子,不谨言慎行,还敢搞小动做,筹办处以死刑。武则天名义上是李忠的母亲,再三求情,希望皇帝网开一面,李治才决定放长子一马,废为庶人,迁居黔州,挖苦的是就住在当初李承乾住过的处所,跟功犯没有任何区别了。昔日的锦衣玉食、前呼后应,更是昙花一现。

本认为如许就能消停了,没想到并不是如斯,李忠仍是难以逃脱身首异处的下场。四年后,唐高宗与武则天闹起了矛盾,宰相上官仪推波助澜,帮忙李治草拟废后诏书。等武则天赶来,夫妻俩一合计,发现哪跟哪,底子没有严峻到离婚的地步,上官仪霎时为难,成为帝后二人冲击抨击的对象。

李忠与上官仪本来是上下级关系,以前在陈王府当过从军,早就想除掉李忠的人登时有了理由,鼎力大举漫衍言论,说上官仪之所以想要废后,是为了帮忙李忠死灰复然,谋反夺位,皇帝遂命令处死李忠,被杀时,年仅二十二岁。次年,太子李弘上书高宗,请收葬大哥,获得批准,申明李忠身后暴尸野外,没有人敢去收殓,曲到此时,方入土为安。政治斗争的残酷、暗中显露无疑。

回首李忠大起大落的人生,固然短暂,却非常悲剧。长子的身份,让他成为某些人操纵的东西,王皇后操纵他稳住本身的后位,托孤大臣们操纵他换取家族的将来。当两股权力都倒台后,李忠就像失去柱子的房梁,轰然垮塌。他做错了什么吗?完全没有,但他的存在威胁到了他人的利益,只要李忠还活着一天,对太子、对皇后不满的人,就会想方设法天时用他,实现本身的政治野心,唐高宗不断想要除掉本身的长子,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是反对派强烈要求册立的太子,更是为了让想要操纵他反对皇后、太子的人彻底死心。当得知李忠有怨言,行为奇异,李治就想下手,其时被武则天劝阻,比及上官仪事务后,坚决了决心。他是皇帝,不克不及用寻找苍生家的目光对待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