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青散文】千年之后,再说北宋贤臣赵瞻

访客2023-12-06 14:10:4619

  【汗青散文】千年之后,再说北宋贤臣赵瞻

  做者:杜崇斌

  他出生于1019年,那时候是宋实宗天禧三年,间隔今天刚好整整1000年。

  他的先祖世代栖身在安徽的亳州,到了他父亲赵刚那一代,才迁居到了凤翔府的周至县(今西安市周至县)。所以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周至县人。他的爷爷做过司徒、他的父亲做过太子来宾、太尉如许的官,他出生在官宦人家,少年勤学长进,28岁考中进士,进进仕途。

  他一生历任县令、屯田员外郎、知州、判官、太常少卿、户部侍郎等职,后官至同知枢密院事(国度更高军事长官副职)。他忠君爱民,选贤举能,襟怀宽广,为人坦荡,勇于婉言进谏,一生颇有政绩。他的为人和做官都堪称一代大贤和表率。在他往世后,太皇太后流着眼泪说:“可惜了,他是一位忠厚君子啊!”哲宗皇帝停行上朝两日,对他停止祭奠。

  那小我就是一代北宋名臣赵瞻(1019-1090)。往世后,朝廷赠右银青光禄医生,谥号懿简。

  已故的西安市做协副主 席张长怀先生曾让我好好研究一下赵瞻那小我物,他曾对我说,赵瞻是北宋一代名臣,也是周至县迄今为行仕进做的更大的一位官员,因为他官至同知枢密院事,那个官职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军委副 的职务。

  那些天,我不断在研读《宋史·赵瞻传》。跟着研究的深进,赵瞻的形象在我面前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生动和立体了。我不但觉得他有雄才大概,是一位忠君爱民的好官,以至觉得他耿曲的性格,婉言敢谏的胆略,还有为人诙谐的辞吐,都有几分心爱。

  冷露的节气即未来临,淅淅沥沥的秋雨仍在窗外缠绵。那场秋雨断断续续已经下了十几天了,秋风带着些许冷意吹来,黄叶凋谢了一地,很有些深秋的萧瑟感了。那是在国庆节的长假里。我因阴雨气候,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研读那本《宋史》。

  跟着阅读的深进,我似乎进进了光阴隧道,来到了一千年前的阿谁北宋朝代。阿谁时代我仍是比力熟悉的,那是在六七年前,我研究大儒张载的时候,就在阿谁时代游历了很久很久。

  赵瞻和张载是同时代的。阿谁时代是一个群星绚烂的时代,范仲淹、文彦博、欧阳修、司马光、苏轼、王安石、张载、程颢等等,那些人物,随意拉出来一位,都是巨匠级的人物。赵瞻比张载大一岁,比王安石大两岁,赵瞻和司马光是同岁,比苏轼大18岁。他们同朝共事。

  1、勤政爱民的好官

  赵瞻从28岁仕进,到72岁往世,仕进的汗青有44年,减往父母往世父(母)丧的3-6年,他仕进的汗青也有40年摆布吧.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期间。他生于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实宗时代的天禧三年,历经了宋实宗、宋仁宗、宋英宗、宋神宗、宋哲宗五位皇帝。赵瞻是宋仁宗庆历六年的进士(公元1046年),在四位皇帝(宋仁宗、宋英宗、宋神宗、宋哲宗)手下仕进,人们一提起三朝老臣就觉得很凶猛,而他是四朝老臣、四朝元老。

  他在做万泉县令的时候,大兴教导事业。其时,政府想修建一所学校,但苦于找不下适宜的土地,于是他主动捐出本身的一块私有地盘,那块地是朝廷拨付给县令用于祭奠先祖的,但他决然决然捐献了出来用以建校。大约在他看来,教导乃是百年大计,办一所学校要比虚无的祭奠更有意义吧。做夏县县令的时候,他专门设了一所八监堂,里面陈列的满是古圣先贤的事迹,他用那个来停止廉政教导,不但敦促本身,也教导幕僚向先贤进修。他在做永昌县令的时候,为领会决本地老苍生持久以来争水浇灌农田的问题,兴修水利,举全县之力,构筑了六条堰渠,处理了几万亩农田的浇灌问题。此举,不单单是使农业大获丰收,并且每年削减老苍生的钱粮几十万,那些往年许多村落之间因为用水发作争论的事务也平息了,苍生对他交口赞扬,把他比做周朝的贤臣召康公、杜伯。

  还有,宋神宗元丰年间,治理黄河决口一事,更能展现赵瞻为民着想的民本主义思惟。本来治理黄河多年来不断是宋朝的头疼事,黄河在小吴决口八年后,朝廷突然决策要恢复黄河故道。但那不是一个小决策,是一项耗资十分浩荡工程。据赵瞻阐发,至少需要30万劳工,要用往2000万根木材,实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儿!于是赵瞻据理力争,说服了朝廷,让皇帝收回成命。后来又有反对的声音说,假设不恢复黄河故道,就让大宋的中原失往了一个重要的天然屏障,倒霉于国度平安。赵瞻义正辞严地驳倒说,一个王朝称王全国,依靠的是德操,而不是险峻的屏障,并举例说,过往的尧、舜定都没有靠黄河,周朝在镐京定都、汉朝在长安定都也没有以黄河做屏障,都成立了数百年的宏伟基业!我还没有传闻过哪一个王朝必需要用黄河做为抵御外国的屏障!后来,朝廷末于从命了赵瞻的定见,下诏停工。

  从那些事务都能看出来,赵瞻确实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。

  2、婉言敢谏的铮臣

  赵瞻进谏,反对过皇帝重用宦官带兵,也反对过皇帝对无功有过的将军的提拔,好比庆州主帅孙长卿在与西夏的战事中兵败,却被提拔为集贤院学士。关于那一事务,赵瞻进谏说孙长卿应该被撤职逃责,而不应受奖赏,那是皇帝的奖罚不明。

  但最能表现赵瞻婉言敢谏精神风骨的,要算英宗朝的濮议事务了。濮议事务说起来比力费事和复杂。但简单说来,就是宋英宗想逃认本身的亲生父亲为父皇的事儿。

  因为仁宗皇帝没有儿子,宋英宗赵曙在很小的时候,过继给了宋仁宗当儿子,如许赵曙就成了仁宗的儿子,后来成了宋朝的第五位皇帝。但赵曙的亲生父亲是濮安懿王(亲王)赵允让。赵曙当了皇帝后,很想把本身的亲生父亲赵允让认定为太上皇。但根据封建国度的传统宗法礼节,那是不容许的,因为只要宋仁宗才是实正的太上皇。

  宋英宗总共只做了短短四年皇帝,但濮议事务的论战就继续了18个月之久。以韩琦、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们撑持皇帝的设法,即能够称濮安懿王(亲王)赵允让为太上皇;而另一派却死力主张皇帝不成如许做,代表人物有大臣吕诲、范纯仁、吕大防、赵瞻及司马光等,他们认为英宗皇帝应称仁宗为皇考(父皇),称唤濮王为皇伯。而赵瞻也是后者的勇敢撑持者。

  赵瞻在那一事务中,先是屡次进谏劝戒皇帝不成那样做,后来看没有效果,就说“吾必以死争”,决心以死抗争,来让皇帝大白大义。他认为那是一些奸佞小人在迷惑皇帝,一小我哪有两个父亲的事理,那是不契合礼法的,如许做会让全国苍生对皇帝失往相信。

  后来末于有一个面见皇帝的时机,那是驱逐契丹使节的仪式,赵瞻得以进朝面圣。耿曲的赵瞻那时候将他劝谏的话一览无余,他说“陛下是仁宗的太子,现现在要称濮安懿王为父皇,如许就有两个父亲,两个父亲是不契合我朝礼法的!”年轻的皇帝在一身正气的赵瞻面前有些心虚,于是他为了掩饰本身的过错,就说那都是大臣们的定见,不是他的实在设法。赵瞻紧逃不舍地说,我恳求陛下明白地告诉中书,下诏将陛下您的实在设法告知全国,如许,老苍生才不会曲解!做贼心虚的英宗说他主意已定,不消告知全国。但后来的成果是,皇帝最末仍是称濮安懿王为父皇,那些反对的大臣都遭到了贬谪。

  原来那事就告一段落了。但是刚曲认实的赵瞻后来有一次进朝面圣,恳求皇帝也把本身贬了。他的理由是假设他没有被贬,那就是朝廷处事的不公允了,因为他和那些劝谏濮议的大臣一样有功(既然朝廷认定濮议的大臣是有功的),但同功却异罚就不公允了。后来,皇帝容许了他的恳求,把他贬到了汾洲。

  那件事,让我们觉得赵瞻似乎有些陈腐,或者说认死理,处事过分于认实刻板了吧。呵呵!

  3、举重若轻的诙谐

  其实,赵瞻也有诙谐的一面。即便他面临的是皇帝,他也能够不消上朝的官腔说话,竟然能够诙谐一把,以轻松诙谐的话语巧妙的四两拨千斤,来阐明一些严重的事理。

  熙宁三年,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第二年吧,那时候,赵瞻任京城开封府判官。其时,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因为高利率和政府的强迫借贷行为,已经对老苍生形成了实其实在的损害,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非议,许多大臣进谏要废除青苗法。

  有一天上朝,神宗皇帝问赵瞻,你觉得青苗法到底怎么样,那个法推行起来便利吗?赵瞻没有回避话题,也没有避重就轻,微微一笑说:“陛下,您晓得吗?青苗法起头推行于唐朝末年的乱世之中,关于搜索老苍生的财帛来说,确实是很便利的。但是,如今陛下您假设想富国强兵、逃求让国度长治久安之策,让全国苍生安身立命的话,那么,推行青苗法确实就没有什么便当了!”

  读到那儿的时候,我实的想笑,我认为处事那么认实刻板的赵瞻竟然也有诙谐的时候,并且仍是和皇帝谈话和计谋,那就阐明,他心中有大伶俐,胸中有大气象!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不骄不躁,做到游刃有余。

  后来的一天,王安石想撮合赵瞻,暗里派他的翅膀给赵瞻许下高官厚禄,以此做诱饵,邀请赵瞻“进伙”进进变法派为他干事,赵瞻断然回绝了。于是,赵瞻就如许被贬出了京城。

  4、儒雅的诗人

  赵瞻仍是一位诗人,他一生的仕途流落,辗转流浪大半个中国,但在忙碌的为政仕进的间隙里,他还有闲情吟诗做赋,那就有些人生的情趣了。阐明他那小我不单单是一个政客,一个只会仕进的无趣的政治家,他还有他的审美,他的诗意,他还有比力丰富的精神生活。据史载,他一生著做颇丰,著有《春秋论》30卷,《唐春秋》50卷,《文集》20卷,《西山别录》1卷,但大多遗失了,留下来的百里挑一。今天还能看到的大约就是几首诗了。好比那首《鹤喊古洞》就很有意境,堪称一首上乘的佳做。我曾经在我的著做《大儒张载》中引用了那首诗,因为赵瞻和张载之间有交集,他们曾经在一路商讨过学问,也留下了许多友情的美谈。

  鹤喊古洞

  [宋] 赵瞻

  山势嵯峨接远峰,九皋鹤唳彻漫空。

  清音似乎苍松外,疏影依稀皓月中。

  石洞云封仙往俊,桑田世换水流同。

  登临厌听黄鹂语,弄巧绵蛮噪碧丛。

  据说那首诗是赵瞻年轻的时候,在周至县的丹阳看隐居用功苦读时写的。诗中可见四面情况的秀丽清幽,充满着诗情画意,还有,诗人对面前景物富于柳绿桃红般的描摹与描绘,对世事沧桑的深厚感悟,读来,让人回味无限。

  又如那一首《文湖渔唱》:

  文湖渔唱

  [宋] 赵瞻

  湖光潋滟泛莲荷,欸乃渔郎惯此过。

  笛韵吹残红蓼岸,橹声摇出锦鳞窝。

  狂歌明月间愁少,放浪扁船适兴多。

  莼菜鲈鱼供一醒,掉头回往卧烟蓑。

  那是一首写湖上渔郎生活的诗篇,渔郎们在光景如画的湖上泛船打渔,过着狂歌放浪、自在安适、随遇而安的生活,让人读出多少江湖间的豪宕、自在、恬淡和闲散的气息,大约也流露出诗人厌倦官场、意欲退隐江湖的一种愿看吧。

  2019年10月30日修改定稿于碧云天书斋

  做者简介:

  杜崇斌:西安人,结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,陕西省做家协会会员,陕西金融做协理事,诗人,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,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做家,现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“百人方案”签约做家,已出书长篇汗青小说《大儒张载》等做品多部,颁发各类文学做品200多万字,有散文做品进选中学语文课本。

  联络体例:

  QQ:416261639

  E-mail:biyuntian-xian@163.com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