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东洲到静海,耙梳五代十国期间的南通史

访客2023-12-03 07:28:4217

南通GDP在 2020 年打破万亿,成为江苏第四座加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。关于南通的将来开展,恐怕又将成为热门话题,掀起新一波口水。不管如何,2020 年做为南通开展的拐点,必定载进史册。但拐点就是“创造新的汗青”的起点。一千年前,当“南通”的行政中心还在东布洲时,其时的长官做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,将治理中心从东洲转移到静海,躲开了后来“东洲沦陷”的悲剧。

红色:汉代以前的海岸线;绿色:六朝前期海岸;浅蓝色:六朝后期海岸;深蓝色:唐代海岸

在今天的南通邦畿上,除了海安一隅之外,五千年前仍是一片汪洋。那时的长江口非常宽阔,南岸可能在从江阴、常熟、青浦、松江到金山的狐线上;北岸还在泰州、如皋县城与海安县城的狐线上,狼山、军山、剑山、马鞍山、黄泥山仍是汪洋中的五座孤岛。

在《中国汗青地图集》上,西周期间的地图初次呈现“扶海洲”。那是南通境内最早的一块沙洲,相当于今天的如东县城以西地域。因而在汗青学家的眼里,扶海洲冒出水面的时间可能在春秋期间。颠末春秋、战国、秦、汉、西晋一千多年的演变,扶海洲与海安陆地相向而行,曲至东晋期间(或梁代前期,约502-530年)与大陆相接。

地图右侧中部的圆圈为扶海洲

此时,扶海洲的南部冒出了一块新沙洲——胡逗洲(又称壶豆洲、胡豆洲),那里就是今天的南通主城所在地(包罗兴仁、平潮等西部地域)。不久,胡逗洲东部海面呈现了一个“南布洲”,相当于今天通州区治所一带(金沙)。那一南布洲很快接上了西面的胡逗洲,也将在不久之后接上东部的东布洲。但从《中国汗青地图集》所展现的情形看,曲到唐元和十五年(820年),胡逗洲还没有接上如皋地界,仍然是水面上的一座沙岛。

天助五年(908年)地图展现,胡逗洲已与陆地相连

到了五代十国初期,地图展现胡逗洲(包罗南布洲)接上了大陆(如皋板块),因而南通的成陆时间大约在唐代末年(9 世纪末至10世纪初),实正的南通汗青是从五代起头的。

五代期间,那块地盘先后由杨吴与南唐掌握。根据南宋《通州志》记载,“海陵之东有二洲,唐末割据,存造居之,为东洲镇遏使……”那里的“存造”即姚存造(别名姚存,约858-937年)。20世纪90年代,南通东郊出土了一方墓志(南唐保大三年姚锷墓志铭),提到了姚存造的名字和职务,从而确定了东洲镇自902年成立至通州立州完毕的一段汗青。姚存造前后主政东洲镇达35年,其子姚庭珪曾任东洲静海军使。那位儿子也是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(约846—约904)的伴侣,杜荀鹤留下了一首诗《送姚庭珪》:

脱衣将换酒,对酌话何之。

雨后秋萧索,天边晚分别。

人生无此恨,鬓色不成丝。

未得重相见,看君立即诗。

现今,在狼山北麓遗存有一摩崖石刻,是杨吴天祚三年(公元937年)姚存造所题:“天祚三年□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。”那年正值吴国权臣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,本身登上了“皇帝”的宝座,国号大齐(不久改为唐,即南唐),并把金陵设为西都。姚存造就是在那个时候往朝觐新帝,回程颠末狼山留下了那一石刻。

姚存造除了是东洲的都镇遏使外,还有一个职位是“检校户部尚书”,证明其在朝廷的地位不低,估量东洲一带的财务收进不错,对吴国的奉献无足轻重。而那一收进的来源只能是两个方面:盐业与渔业。

运盐船

1971 年,陈桥公社的农人在十八里河口挖到一块墓碑:“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”,对其时通州的盐场“永兴场”的规模、边境及四周村子与店展都做了详尽记载。根据墓志内容揣度,那位徐夫人的丈夫就是姚存造的孙子、南唐静海批示使兼镇遏使姚彦洪。十八里河口位于通吕水脊最西端,也是胡逗洲西北境最早兴起成陆的沙洲高地。从墓志中的文字“司煮海积盐,鹾峙山岳”以及“专漕运,副上贡”能够看出,那里曾经是一个规模浩荡的产盐地。东洲镇与静海镇的运盐船,可能就从那里动身,通过古通扬运河运往扬州。现实上,早在西汉初年,吴王刘濞就已经开挖了毗连扬州茱萸湾和如皋蟠溪(今如皋汤家湾)的运盐河(通扬运河前身),成为中国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收流。那条收流的起点就在十八里河口。换言之,南通的漕运史至少在五代已经起头了。恰是因为有了那段实锤的汗青,南通也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立城市之一。

紫色线条为宋代南通地域海岸线,红色为古海门坍塌后的海岸线。

在胡逗洲接上如皋陆地的统一期间(10 世纪初),地图上呈现了另一片沙洲——东布洲。东布洲由东洲与布洲两块沙洲构成,后者是吕四及以东地域,前者在吕四东南大约 20 公里处。不外,根据陈金渊、陈炅著校《南通成陆》记,东洲、布洲涨出的时间最早应在唐初,至迟也不会晚于唐代中叶;2014 年版的《海门市志》也认为东洲与布洲呈现于唐代。

东布洲与胡逗洲毗连的时间大约发作在北宋庆历、皇佑年间(1041-1054 年)。在正和元年(1111 年)的地图上,东布洲已经成陆,那就是最早的海门县(古海门)。据称,古海门县的县治最早设立于东洲镇,东洲的建镇史可逃溯到公元 900 年,但现实上东州镇的详细位置已经不成考了,有说是沉没于吕四东南的外海中了!

杨吴武义元年 (919),东洲镇改名为丰乐镇;后周显德五年,裁废丰乐镇,又称东洲镇,为海门县治,上隶通州。然而自元末至清初(14-17世纪)的三四百年中,因为长江口主泓道北移,海潮侵袭,海门沿江地盘逐步坍进江中。那在明万历十年(1582 年)的地图上能够看得很清晰,古海门南部、东部的大片陆地已经全数沉没了。

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

元至正年间(1341-1368年),因陆地坍没,海门县治迁礼安乡(今下三和、江家镇之间)。明正德九年(1514年),因风潮滥做,县治被圮,居民西迁通州境内的余中场南(今四甲镇境内)。明嘉靖二十四年,又因风潮屡次侵袭,以致境土“日蹙”,县治西迁金疆场之南通州境内的瞿灶、进鲜港之间(今通州区袁灶港、海坝桥以西之地)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 年),除吕四一角以外,古海门县几乎全数坍进江海,县治被潮流沉没,迁至永安镇(今通州区东沙、三圩头一带)。是时,裁县为乡,称海门乡,回并通州。道光十二年(1832),海门乡改名为静海乡。

水战

那里有一个问题,姚存造的职位原来是东洲镇遏使,什么时候酿成了东洲静海都镇遏使?那与发作在后梁开平二年(908)、乾化三年(913)和贞明五年(919)的三次战争有关。根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那三次战争都是吴国和吴越的东洲争夺战。前两次都是吴国主动倡议,最初一次是吴越国倡议。在第三次战争中,吴国派了一位刺史迎敌吴越兵,成果大败。而吴越国“以节度副大使传瓘为诸军都批示使,帅战舰五百艘,自东洲击吴”,成果是“传瓘俘吴裨将七十人,斩首千余级”(《后梁纪》5),姚存的儿子姚庭珪也在被俘的“裨将七十人”之中。然后,吴国遣使往杭州表达了情愿停战通好的意愿,吴越王钱鏐欣然承受。姚存造挠住那一和平良机,造定了“更移雄镇,开辟狼峰”(《姚锷墓志》)的方案,于是“东洲都镇使”在 937 年改名为“东洲静海都镇遏使”,东洲、静海的治理中心从此自东洲移至静海,曲至公元943年改名为“静海都镇”,确立了现今南通主城的地位。而东洲所在的位置,可能在元末至清初的不竭坍没中,沉进海底了。

姚氏一族的命运,按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后周显德三年(956年),“唐静海军造置使姚彦洪率兵民万人奔吴越。”《通州志》的说法比力壮烈,“其后彦洪益受困,聚族自焚”。不管如何,自此南通并进了后周邦畿,设通州府于静海,东洲改称海门。

海门在东洲设立县治的那一年,也就是史载南通正式建城的年份。但是,那一海门只能称之为古海门县,与现今的海门辖区已经大异其趣,详尽情状留待以后交待。不外,固然东洲不知往向,但布洲却在过往的一千年中屹立不倒。南通已经做出了通州湾大开发的贤明决策,南通的将来在“大海”。那个时候,南通的行政中心从头回回东土,将成为新一轮开展的强大引擎。

吕四港

(图片来自收集)

【江海儿女都在读】

【 点击阅读 】骑单车上班的财务部副部长

【 点击阅读 】京沪二线江苏14站! 南通4站成大赢家!

【 点击阅读 】触目惊心的上海第三机场-南通新机场降生记

【 点击阅读 】南通那个小镇,已走出7位将军

江海儿女旅游小店,供给 江浙沪 等地精品美食度假内容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