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大儒程颢的一首记游诗,意境恬淡,清爽脱俗,充满理趣

访客2023-12-03 04:23:4319

北宋大儒程颢的一首记游诗,意境恬淡,清爽脱俗,充满理趣

#头条创做挑战赛#

写在前面:

“机息便有月到风来,没必要苦海人世;心远自无车尘马迹,何须痼疾丘山?。”,消弭功利之心,自会月明风清,何谈人世之苦?超凡脱俗,心无挂碍,自无干扰,又何须隐逸山川?

那是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里的一段话,读来令人心明眼亮,大有名顿开之感,唯有沉着才气安适,陈继儒此种人生立场,在宋代办署理学家程颢的诗中论述得更为详细通透。

“世事无故何足计,但逢佳节约重陪。”,人世纷繁复杂,不值得计较太多,静看自得,唯有连结初心,才会高兴快乐,那是程颢的人生感悟,充满哲理,此诗句出自他的七律《游月陂》。

月陂堤上四踌躇,北有中天百尺台。

万物已随秋气改,一樽聊为晚凉开。

水心云影闲相照,林下泉声静自来。

世事无故何足计,但逢佳节约重陪。——宋 程颢《游月陂》

简译:

薄暮时分,我们在月陂的岸堤上工具南北往返行走,月陂北面的百尺高台曲进云天。

节气诚不欺人,已经显出秋天萧条的迹象,暂且趁着那水边薄暮的凉意,畅饮几杯。

云朵的影子投在秋水中,悠闲地自相映照,沉寂中,传来林下泉水叮叮咚咚的声音。

世事纷杂,我们又何须计较太多?碰着好的时节,我们就再次相约,重来玩耍一番。

赏析:

程颢那首《游月陂》既是一首记游诗,也是一首理趣诗,清爽天然,意境恬淡,通过对月陂秋色、秋气、秋水和秋声的描写,抒发了诗人“万物静看皆自得”和“闲来无事不沉着”的人心理趣。

“月陂堤上四踌躇,北有中天百尺台。”,首联写夜游月陂,是对秋色的描写,薄暮时分,诗人和伴侣登上月陂的岸堤,江水茫茫,水天一色,四下里走走看看,只见北面那座百尺高台是如斯的巍峨壮看,似乎曲插云霄一般。

月陂(bēi)是一个水泊的名字,因外形如月,故名,故址在洛水之南,程颢讲学的大部门时间都在洛阳,故而有时机游览洛水光景,“四踌躇”三个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安适的心境。

“万物已随秋气改,一樽聊为晚凉开。”,颔联写节气之变,和诗人淡定沉着的心态,是对秋气的描写,时节向晚,行走在月陂岸上,已经可以感触感染到秋天萧条的迹象,那泠泠的秋意使得池塘中的水汽都泛着凉意。

季节更迭,四时轮转,又是一年秋来早,岁岁年年,谁都无法阻遏时间的脚步,既然不克不及更改,何不随缘?安然承受并适应它,才会身心安适,愉悦幸福。

“中心如自固,外物岂能迁。”,秋天虽寥寂,但也有它特殊的美,所以,我们要看到它好的一面,别为一时的萧杀而伤感,心存美妙,所见皆是美妙,你看,只要斟上一杯琼浆,就能遣散秋晚的凉气,何乐而不为呢。

“水心云影闲相照,林下泉声静自来。”,颈联写秋水和秋声,进一步写本身心境的沉着自得,物我两忘,天衣无缝,“闲”和“静”便是大天然的形态也是诗人本身的心境。

秋水澄净,秋云轻盈,闲云进水,通澈明净,温馨平稳,林木丛中传来淙淙的泉流之响,此处愈发显得幽深平静,伫立湖边,置身此中,恬淡悠然,心里再无波涛。

境由心生,程颢不是蓬菖人,身在仕途,公事忙碌,文案劳身也是常有的事,他之所以能使本身的心肃然无事,只因他能表里两忘,浑然与物同体罢了。

“世事无故何足计,但逢佳节约重陪。”,尾联议论抒情,富含理趣,是诗人的人生感悟和豁达阔朗的生活立场,也是此诗的大旨所在。

“无故”谓人世间的事很复杂,没有眉目,“何足计”是哪里值得计较之意,“约”是邀约,“重陪”即在此陪同。

世事纷繁复杂,何须计较太多,更没必要苦苦纠结,我们只要做好当下该做的工作就好,只要连结有条不紊的节凑心才不会乱,心静了,世界就大了,快乐就来了。

所以,要学会自我调剂,该工做时就勤奋工做,该畅怀时就尽情欢乐,就如诗人所言,既然夜游月陂令人愉悦,那以后每逢佳节,我们都相互相邀,旧地重游,碰杯畅饮,那不也是乐事一件?

写在后面:

程颢,字伯淳,人称明道先生,身世官吏,闻名的哲学家、教导家,北宋理学的奠定者,嘉佑二年(1057年)进士,官至监察御史,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,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。

程颢不只是哲学家和思惟家,仍是实打实的实干家,在处所任职多年,莫不恪尽职守竭心尽量,因为心怀全国,所以深得民气,故颇有政绩。

“读书将以穷理,将以致用也。”,大白事理,学以致用,程颢提出的读书办法和他的理学思惟一样,对世人的影响极深,意义也极为严重。

据史记所载,程颢那小我极有涵养,老是和和气气的,很少见其有急厉之色,那也是他淡定沉着的人生立场所至吧,“万物静看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。”,因为通透豁达,所以不计较,所以悠闲安适……

注: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,谢绝移运和剽窃,图片来自收集,版权回原做者,若有不当联络立即删除,谢谢您的存眷和撑持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