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崇尚者并不是秦人 他们至此生活在地下 传承着6千年史前文明

访客2023-12-02 14:40:1422

(说汗青的女人——第1175期)

我国幅员辽阔,民族浩瀚,在那56个民族的各人庭里,每个处所都有差别的异域风情,都有其差别的民居特色和民俗习惯,好比,福建“客家土楼”、北京“四合院”、湘西“吊脚楼”,东北“八大怪”、陕西“十大怪”等,那些独树一帜的民居民俗展现了本地特殊的风土着土偶情。

今天给各人介绍一群人,和他们世代栖身的处所,处所不大却风情特殊,那里的人们本不是秦人,却是秦始皇的末极崇尚者,传承着6000年的史前文明,至今仍然生活在地下。说到那里,列位看官或许一头雾水,他们崇尚的是2200年前的秦始皇,和6000年的史前文明有何关系?还生活在地下?那是在编穿越剧吗?还请列位看官稍安勿躁,等我讲完本地的“四大怪”,您就全大白了。

(一)四大怪之一:“四合小院地下盖!”

就民居特色而言,人们对北京的四合院其实不目生,但假设您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,会见到与北京判然不同的四合院,但是建在地下的,俗称“进村不见房,闻声不见人”的地坑院。

地坑院的建造,是先在地上发掘数十米深的方坑,再沿坑壁四面横向掏掘数个窑洞,构成一个完全的“地下四合院”。地坑院是古代先民洞居体例的典范遗留,已有至少4000年汗青,堪称“地平线下的古村子,民居史上的活化石。”

地坑院冬热夏凉,抗震防风,设想颇具匠心。从上往下看,整个窑院呈方形,站在院中仰看则天似穹窿,是表现中国古代“天圆处所”和“六合人三才合一”的哲学思惟,及人与天然敦睦相处、协调共生的典型规范,在国粹范畴亦尽现班驳:

1、以黄地盘的风土民俗为底子。建造地坑院,动土之前要请风水先生相看地形,那里面的讲究良多,如院后有山塬为上佳,喊做“背靠金山面朝南,祖祖辈辈食不完”;院后有山沟是大忌,俗称“背无依靠,财神不到”。

2、受易经八卦影响极深。阴阳先生根据宅基地的地势、面积,按易经八卦决定修建那种形式的院落。根据正南、正北、正东、正西四个差别的方位,分“东震院、西兑院、南离院、北坎院”四种窑院,再根据窑院的方位和仆人的命相确定仆人栖身的主窑方位,主窑比其他窑洞都宽大,以展现仆人地位的尊贵。

3、讲究五行相生相克。建造地坑院必需起首考虑必然要与宅主的命相生而绝不克不及相克,如:水命人,须根据“金生水,水互扶”的规则,建造以西方或北方为正位的西兑院或北坎院。

4、讲究阴阳有序。窑洞必需凹凸错落,地势较高的方位为阳,宅主应占居阳位更高的主窑,其他家庭成员以长次之序从高向低排居;地势较低的方位为阴,不克不及住人,只做厕所、牲口棚、磨房等用。

读到那里,您可能会问,地坑院的建造确实包罗了太多的国粹元素,奥妙重重,让人大开眼界,但是有一个问题:院子处于几十米深的坑内,下雨怎么办?

(二)四大怪之二:“下雨没有渗的快!”

无论任何建筑,古今中外都有一个配合的、不容漠视的问题,那就是排水、防漏。高楼大厦无须多虑,但是低矮的平房就必需考虑水涝灾害了,所以,人们城市抉择地势高的处所建宅,只要傻子才会在低洼处建房。但是,地坑院的仆人们却自掘深坑住在里面,就不怕下暴雨院子灌水窑洞泡塌吗?

必定的说“不怕”!因为建造地坑院的时候,他们当然不会抉择地势低的凹地,而是在地势较高的塬上,即使下大雨,雨水也不会漫进坑里,而处理突如其来的雨水,他们自有妙招。

目测地坑院的深度,离空中可能二三十几米深,但是,假设挖开地坑中心的地砖,您会吓一跳,地砖下还有深达数丈、宽约十几米的旱井,旱井加盖安稳的棚顶,然后将整个院子从坑壁起头,按四面高,中间洼的细小坡度,展上一层青砖,在旱井中心的最洼处留一个进水口,水流进旱井后会立即渗进饥渴的黄土里,下水十分敏捷,即使下上十天的暴雨,院内也不会积水。

因为陕州地处黄土高原边沿,本就缺水,旱井相当于一个浩荡的蓄水池,它的感化一是处理了下雨排水问题,同时处理了缺水浇地的问题,日常平凡浇地、饮牲口,若遇大旱之年,可就成了全家饮水烧饭的拯救水了。提起烧饭,地坑院里还有一处更绝的,几乎叹为看行,请看下文。

(三)四大怪之三:“一灶同煮八样菜!”

笔者在地坑院里发现一种连体炉灶,从灶膛一溜延伸八个灶眼(也有五眼、六眼、七眼的),能够根据火力的大小,和烹造菜肴所需时间的差别,同时烹造八道菜,几乎太伶俐、太神异了。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那种多眼连通灶已经有6000多年的汗青了。

大约距今6000年前,人类在黄河中游地域呈现了一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,因初次发现地是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,故名“仰韶文化”。

仰韶文化在甜肃、陕西、河南均有考古发现,此中以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发现的半坡遗址规模更大,保留最完全,除了出土的诸如“彩陶尖底瓶、带孔骨针”等史前文物之外,在其部落中还发现了一个大型的“双眼连通灶”,灶膛连带两个灶眼,考古专家推论,双灶眼的连通灶是部落获得大型猎物后,集体烘烤进食的公共炉灶。

地坑院地处的三门峡市陕州区与仰韶文化的初次发现地渑池县相邻,固然目前尚未发现与半坡遗址类似的原始部落遗址,但6000年前必定有与半坡遗址不异期间的新石器时代部落在此繁衍生息。所以,地坑院的“多眼连通灶”就是由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“双眼连通灶”演变来的。我们能够慎重地说,住在地坑院的人们在继续史前人类洞居习惯的同时,也传承着6000年的史前文明。

不知具有6000年汗青的连通灶烧出来的菜味道若何,但有一点是必定的,那就是若遇红白喜事招待来宾的时候,凭着多眼连通灶,掌勺师傅必定不会忙到手忙脚乱,走菜速度也肯定奇快。提到成婚,地坑院里另一个风俗更是惊世骇俗,几乎让人无法理解,请看下文。

(四)四大怪之四:“黑色窗花贴窗外!”

红色历来都是不祥喜庆的象征,是婚礼的不贰主色彩,那是从古至今,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华人配合遵守的铁律,大红的喜字、大红的盖头、大红的花轿,大红的一切。

而黑色则是灭亡和不祥的象征,只要在悲悼会上才会臂带“黑纱”,假设某个二五眼参与婚礼的时候送往三尺黑布做贺礼,挨顿胖揍必定是轻的,能活着出来就算命大了,多大仇哇?人家成婚你送黑纱,不是找死吗?

但是,地坑院里的成婚风俗,却冒了全国之大不韪,洞房玻璃上贴的竟是黑色窗花,几乎让人眼镜跌出往二里地,那又是哪门子风俗?

本来,地坑院里的人们不单延续着6000年前远祖留下的文明,还继续了以秦始皇为代表的大秦文化精华:黑色崇敬。

在宋太祖赵匡胤策动陈桥叛乱、黄袍加身之前,历朝历代皇帝的龙袍不是黄色的而是黑色的,那是秦始皇造定的端方。

秦人尚黑由来已久,《汉书·律历志》记载:“今秦变周,水德之时。昔文公出猎,获黑龙,此其水德之瑞。”说秦文公打猎的时候,曾捕获一条黑色的龙,而那恰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征,而水德对应的颜色恰是黑色。因而,自秦文公以后的秦国统治者认为本身是水德,便崇尚了黑色。

到了秦始皇期间,他更以“黑为国色”描画着高视阔步的大秦帝国,秦军的军旗是黑的、秦王宫的柱子是黑的、皇帝宝座是黑的、龙袍天然也是黑的。

秦朝消亡后,秦人的黑色崇敬渐渐褪往,象征着“持重、尊贵、喜庆、不祥”的黑色,逐步被红色所替代。

世代栖身在地坑院里的人们固然不是秦人,却成为自秦亡以后独一继续秦始皇精神基因的人,仍然深信黑色为杂色,是“神圣、崇高、肃静严厉、雄壮”的化身,以至成婚办喜事的洞房窗花、剪纸也都用黑色。

更为奇异的是,此地擅长剪纸者都为男性,且传男不传女,他们一边剪纸,一边唱歌,悠然自得,独具男儿魅力。

【结语】2011年,“地坑院营造身手”进选第三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名录。住在地坑院里的人们继续了6000年前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遗产,他们身为河南人,并不是秦始皇的子孙,却遗传了大秦帝国最底子的文化基因长达2200余年,确实难能宝贵。

(文/说汗青的女人·张问)

参考材料:《仰韶文化探秘》、《地下四合院--走进陕县地坑院》、《汉书·律历志》等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