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日历 | 杜牧《沈下贤》赏析

访客2023-12-02 14:39:0323

正文

1.沈下贤:沈亚之(781~832),字下贤,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元和间进士,官至殿中侍御史,后贬为南康尉。是闻名文学家,工诗善文,尤长于传奇小说。

2.斯人:那人,指沈下贤。清唱:指做诗。和:指和诗。

3.草径:杂草丛生的巷子。苔芜:青苔各处。不成觅:找不到,指沈下贤故居遗迹。

4.小敷山:又喊福山,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,是沈下贤故居所在地。

5.水如环佩:描述小敷山下河水之声好像妇女所饰环佩一样琤琮做响。月如襟:指月光清明好像沈下贤的肚量一样高洁。

译文

沈下贤所唱的诗,谁可以和得上?他故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各处形迹难觅了。

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,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,看到月光好像他肚量高洁。

赏析

首句“斯人清唱何人和”,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。句顶用一“清”字,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爽秀朗一齐写出。全句亦赞亦叹,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,举世无与比肩;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,并世难觅同调。

沈下贤一生沉沦下僚,落拓不遇。其生平事迹,早就不为人知。当杜牧来到沈下贤家乡吴兴的时候,其旧日的遗迹已不复存留。“草径苔芜不成觅”,那位“吴兴秀士”的故居早已青苔各处,杂草满径,沉没在一片萧条之中了。生前既如斯落寞,死后又如斯凄清,那其实是才士更大的哀痛,也是社会对他们更大的萧瑟。“清唱”既无人和,遗迹又不成觅,诗人的凭吊悲慨之意,钦慕同情之感,足够地表达出来。

三、四两句,就从“不成觅”进一步引发出“一夕小敷山下梦”来。故居遗迹虽“草径苔芜不成觅”,但诗人的怀想逃慕之情却悠悠不尽,难以抑行,于是便引出“梦觅”来:“一夕小敷山下梦,水如环佩月如襟。”诗人的梦魂竟在一天晚上来到了小敷山下,在梦境中浮现的,只要喊声琤琮的一脉清流和雪白澄明的一弯素月。那梦境清寥高洁,极富象征色彩。“水如环佩”,是从声音上设喻,“月如襟”,是从颜色上设喻,足见月色的清明皎洁。那清流与明月,似乎是那位前辈秀士修洁的服饰,宛见其清寥的身影;又象是他那清丽文摘和清迥诗境的外化,宛闻其高唱的清音孤韵;更象是他那高洁肚量操行的象征,宛见其孤高孤单的诗魂。如许地回环设喻,相互相映,融比兴、象征为一体,在艺术上是一种创造。

那是交错着密意敬慕和深厚悲慨的逃思凭吊之做。它表示了沈下贤的生前孤单、死后凄清的境遇,也表示了他的诗格与人格。但通篇不涉及沈下贤的生平行事,也不做任何详细的评赞,而是借助于咏叹、想象、幻梦和比兴象征,构成空灵蕴藉的诗境,通过那种境域,想象出沈下贤的高标逸韵。全篇集中翰墨频频衬着一个“清”字:从“清唱何人和”的孤单到“草径苔芜”的凄清,到“水如环佩月如襟”的清寥梦境,一意贯穿,笔无旁鹜。把避实就虚和集中衬着连系起来,显得虚而逼真。

写做布景

唐宣宗大中四年(850年),做者杜牧任湖州刺史,在颠末沈下贤曾栖身过的小敷山时有感而做此诗。沈亚之善做传奇小说。他写的传奇,幽缈顽艳,富于神话色彩和诗的意境,在其时独树一帜。李贺、杜牧、李商隐对他都很推重。故诗人杜牧做此诗以表达他对沈下贤的敬慕。

做者简介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投稿信箱:1871084747@电话.com

— 后台回复“晨安”,天天收获新欣喜—

让我晓得你在看!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