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说文之一二三——万物之祖

访客2023-12-02 14:28:4545

万物之祖

撰稿:成宇

上期谜底

1.一丘之貉 胸有丘壑 经丘觅壑

2.(1)孪生 (2)雾霾 (3) 姹紫嫣红 (4)李逵 (5)愤激

万物之祖

数字,看似简单,实则奇妙无限。从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哲学思辨,到“天子九鼎”“人道六造”的礼节轨制;从古代“六爻”“八卦”的占卜之术,到风行于民间的不祥数字,均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有一个十分奇异的数字,它既是最小的正整数,又是我中国人心目中更大的数,那就是“一”。

“合抱之树,生于毫末。”数字亦是同理。《玉篇· 一部》中说:“一者,数之始也。”我们计量事物莫不从“一”起头,从那个意义上说“一”是最小的数字;但是我们的祖先却对“一”极为爱崇。“一”是指事字,《说文解字》把“一部”列为第一个部首,并不是仅仅因为其笔划起码,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先民看来“一”的地位无法超越,它是万数之始、万物之祖、万事之源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惟初太始,道立于一,造分六合,化成万物。”老子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那里的“一”是世间万物的初始形态,它孕育了阴阳二气,阴阳共同而变幻万物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也说:“泰初有无,无有无名,一之所起,有一而未形。”《淮南子·诠言》中说:“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,无辞之道也。”诸子百家均把“一”做为了世界的起源,万物的鼻祖。

《说文解字》的“一部”中有“元、天、丕、吏”四个字,均从“一”,阐明它们之间,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络。《说文解字》中释“元”为“始也”、“天”为“颠也”。可见凡从“一”的字均与“始”“初”等同义,是事物的初始形态,正所谓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”。

在语言文字的不竭开展过程中,“一”由最后的数词不竭引申衍生更多的义项。有的词典列出“一”的义项二十多条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进“一”打头的词263个,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收进“一”打头的成语426条,《中国习用语大辞典》收进“一”打头的习用语681条。如:荀子《劝学》中“蚓无爪牙之利……专心一也”的“一”为“专一”,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“长烟一空”的“一”为“全数”,杜牧《阿房宫赋》中“六王毕,四海一”的“一”为“同一”……

意蕴无限的“一”字进诗,可展示诗人的奇思妙想,表现华夏民族气韵灵动的美学看念。

展开全文

“一”往往与其他数字,出格是“千”“万”等对举,构成雄奇、开阔、苍远的意境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》中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历来被人们所赞扬,然而人们大多存眷诗人以梨花喻飞雪的奇绝比方,而漠视了句中“一”与“千”“万”的对举。诗人通过数词的巧妙运用,展示了雪之迅疾、奇崛,一夜之间银拆素裹,如万树梨花绽放,诗人的想象是多么的神异,正如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中所说:“ ‘忽如’六句,奇气奇情逸发,令人心神一快。” 唐代王涯的《游春曲二首·其一》中 “万树江边杏,新开一夜风”,也通过“一”与“万”的对举,描画了春意盎然的初春气象。此外李白的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,王之涣的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,宋·李朴的“不相上下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”,范仲淹的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回无计”等,皆与岑参“忽如”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通过“一”的巧妙运用,进步语言的表示力。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齐己《早梅》“前村深雪里, 昨夜一枝开”一句,原为“昨夜数枝开”,郑谷将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齐己称郑谷为“一字师”。郑谷将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更为准确地表示了“梅”之早,堪称绝妙。类似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“一道残阳展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”,苏轼的“迟早青山映黄发,相看万事一时休”,宋·叶绍翁的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……

“一”字意蕴丰富,诗人能够在一首诗中通过“一”的差别义项,描画出一幅美妙的画面。清·陈沅有一首七绝:“一帆一桨一渔船,一个渔翁一钓钩;一俯一仰一场笑,一江明月一江秋。”那首诗有十个“一”。那些“一”既有数词“一”,还有“全”“满”“独”等差别的意义,含义丰富,表示力很强,

“一花一世界,一树一菩提”,汉字之妙在于意蕴丰富,数字之奇则在于变幻无限!

本期试题

1.您还晓得哪些带“一”字的成语

2.根据语音提醒,写出响应汉字。

(1)jìnɡmì(谧:平静,平和平静)

(2)miǎntiǎn(因怕生或害臊而神气不天然)

(3)niǎoniǎo(描述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。如:炊烟袅袅)

(4)pìměi(指美妙的水平差不多。媲:比得上)

(5)pīnɡtínɡ(描述女子姿势美妙)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