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“御医”是什么级别?比“知县”高吗?

访客2023-12-02 14:09:1316

“太医”和“御医”是古代皇宫大内或朝廷大员及其家眷在看病时,对医生的统称。“太医”一词最早可逃溯到秦代,其时设有“太医令”一职。西汉时已有太医的官职设置。唐宋期间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,金朝起头称太病院。元代的太病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,负责医疗,并造造御药。明代太病院则已经有了分科。

据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中记载:太病院的医生分四个级别,第一等喊“御医”,只要十三人。雍正乾隆期间为七品,和县令一个级别。第二等称为“吏目”,只要二十六人,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。第三等喊医士,共二十人,“给从九品冠带”。第四等喊“医生”,有三十人,无品,相当于病院里的助理医师。从严厉的意义上说,太病院的“御医”只要第一等医生十三人,连院长、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。

两汉时县令六百石到千石,县长三百石到五百石。而唐朝的县分品级,更高的是京县县令,正五品上,更低的下县县令,从七品下。宋代知县更高正七品,一般从八品。元代知县从六品。明清两代,知县都是正七品,所以喊“七品芝麻官”。因为县的一把手跟广阔人民群寡间接联络,人民群寡的衣食住行都跟县一把手有关系。以致于公众称之为“父母官”,也喊彼苍大老爷,也喊县太爷,意思是跟大爷一样。

“御医”是什么级别?比“知县”高吗?御医跟知县,都是过往汗青中,能够经常见到的官职。从任职的衙门来讲,知县跟御医区别极大。御医跟知县比拟,官阶也好不到哪里往,都是正七品。总结而言,清朝时,御医跟一般知县的级别是不异的。不外,假设跟大兴、宛平两个处所的京知县比拟,官阶要低两个级别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