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问《春愁》(丘逢甲)的解释和赏析

访客2023-11-30 16:12:369

  《春愁》写于《马关公约》签定、割让台湾一周年之际。诗仅四句,却将忧国怀乡之情表示得无比深厚强烈、扣人心弦,是传诵一时的名篇。

  首句“春愁难遣强看山”。春天原来是草长莺飞、花红柳绿的美妙季节,可此时的诗人却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识,为了排遣心里的愁闷,他强迫本身打起精神去“看山”。

  一个“愁”字写出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国是担忧愁闷。但“看山”也并没有让本身的表情好起来,登高眺远,那让他心惊的挥之不去的往事此时又明晰地浮如今面前,诗人禁不住涕泪交换了。次句“往事惊心泪欲潸”,一方面衬着了“春愁”的重量,另一方面又黑暗悬疑,为后两句蓄势--到底什么样的往事让诗人如斯黯然神伤?诗的前两句欲露又行,将吐还吞,死力蓄势。

  后两句使足千钧笔力,道出底蕴:“四百万人统一哭,去年今日割台湾。”本来到今露台湾被割已经整整一周年了,世代生息的故园就如许被割让给了外族,那怎能不让四百万生于斯长于斯的台湾同胞放声痛哭。做者非分特别地标明时间 -- “去年今日”,就是因为那个日子关于他以及四百万台湾公众来说都是铭肌镂骨的;“统一哭”道出了全体台湾同胞的配合心声,那是他们心底里发出的血泪呼喊,也是他们满腔爱国激情的强烈迸发!因为前两句的蓄势,后两句才一纵到底,略无滞碍,给人以强大的传染力和震撼力。

  那首诗语句警拔,撼人心魄,固然只要短短28个字,却道出了全体国人的配合心声,包罗着诗人爱国爱乡,盼愿祖国同一的强烈愿望,动人至深,因而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。一百多年过去了,丘逢甲的“台湾回归,山河重完”的愿望仍然没有实现,但我们相信,只要各人都有丘逢甲所倡导的“生做愚公死精卫”的矢志不渝的精神,台湾必然能回归祖国,一个同一和强盛的中国势必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