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天地|镜水飞虹【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】

访客2023-11-29 20:34:5614

石桥,在中国自古有之,山间小道,绕村河流,城镇街面……都有石桥的踪影。人们走在古桥上,目之所及,为平整道路,于是很少深进根究,脚下的石桥为何而建,建桥人从何而来。

贵州省福泉市,明清期间称平越。那座城里的居民,对石桥的感知,并没有二致。他们从平越驿站动身,穿过平越城,行三四里,来到一座石桥,再行20里,来到杨老驿站,沿着京滇古道再往前走20里,就是黄丝驿站。明清期间,那座小城,竟有三个驿站,实纷歧般。

葛镜桥头的石碑

自古以来,毗连平越驿站与杨老驿站古道上,有一条湍急的麻哈江。

洪武十四年(1381),战马嘶吼,残阳如血。一收明军过黄丝驿站,来到杨老驿,在凤山下驻扎。前方军士来报:杨老驿与平越驿间,有一江水阻隔,曰麻哈江。江水可渡小船,苦于江水湍急,极其难渡。若取道向北,则多行30里。

为夺时间,明军决定强渡麻哈,他们向老苍生借来小船,整拆渡江。小船行至江中,暗波涌动,小船倾覆,军士纷繁坠江,竟损折百来人。无法之下,明军绕行30里,进驻平越驿。

西南平定后的205年,即万历十四年(1586),云南兵备道葛镜来到平越,努力于为民造福。一个天清气朗的白天,一队结亲步队乘小船,想要渡过麻哈江。悲剧再次重演,江水吞噬小船,新娘坠江而亡。

于是,一个悲悯的设法在葛镜心中萌发,要在麻哈江上修建一座石桥,让苍生免往渡江之苦。那一修,葛镜就花了30年,消耗心力,桥成人(葛镜)亡。

后人称此桥为“葛镜桥”。

晨光中的 葛镜桥

2012年,中心电视台《走遍中国》栏目组走进福泉,拍摄了《桥城纪事》,节目中特殊报导了一座喊“葛镜桥”的石拱桥:镜头下的古石桥,静静地倒映在麻哈江上,青藤倒悬的桥身、三孔大小纷歧的桥洞,记述着一段不通俗的汗青。节目播出后,看寡对福泉民间建造桥梁、积德性善的风气极为赞扬。

福泉人看了节目,指着影像中的葛镜桥说:“那,不就是豆腐桥么?”在福泉人的印象里,那座石拱桥是张三丰所修,怎么酿成葛镜修的呢?

张三丰助世人用豆腐修桥的事,不只在民间传播,还记进清朝的《平越曲隶州志》,书中的评说如下:话虽荒谬,亦是其愿力浩荡,有志竟成,天亦相助。

明朝云贵总督张鹤喊撰文说:平越之南五里地名麻哈江,其水瀎潏浖浖,深不成测,两岸皆狭,涌涛叠障……渡船往往覆没。福泉花灯也有类似的唱词:麻哈江上山嵯峨,一线劈天插碧波。春水蛟涎毒雾满,秋风鱼腹覆船多。

传说张三丰虽成仙成仙多年,仍不忘回平越幻身显灵。看到修桥人屡修屡败,于是巡视麻哈江,看到江中有一块凸起的礁石,状如国家栋梁,当场手指南岸,念声“砥柱”,就把那两个写在了石壁上。后来,人们来到葛镜桥,公然看到对面石壁上一处大如斗的褐红水印,酷似“砥柱”二字。

当世人看到葛镜桥时,骇怪地发现:葛镜桥南端没有桥墩,桥身间接从峭壁上筑起。那不能不说是一道奇看。

地点选好后,张三丰又托梦给官员苍生,磨好豆腐,预备修桥。一个鸡不喊、狗不喊的黑夜,张三丰施展神通,豆腐全都酿成了规则的石块,乖乖地堆成了桥身。当太阳初升之时,江边霞光映谷,大桥建成,苍生欢唤。

福泉人相信那座石桥是“仙力”所为,对那个标致的传说坚信不移。几百年来,石桥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未为外人道。曲到茅以升的到来,才揭开了石桥新的汗青身份。

葛镜桥横跨峡谷

1937年,卢沟桥事情发作,国立交大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治理学院决定转移,师生徒步2000余里,于1939年2月成功抵达平越县城。

为了教学需要,师生经常到户外觅觅石桥,停止教学研究。

时任国立交通大学 唐山工程学院院长、闻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来到葛镜桥下,发如今大山之中,竟然有如许一座石桥。后人回忆,茅以升看到葛镜桥后,赞颂道:“竟有人建造出如斯浩荡的石拱桥,确实是一大奇观。北有赵州桥,南有葛镜桥。”

本地苍生口中传说的“豆腐桥”,在桥梁专家眼里,竟然有如斯重要的地位。在平越期间,茅以升屡次率领学生对桥停止丈量和研究,40年后,在其主编的《中国古桥手艺史》第87页上,我们看到了昔时葛镜桥的全貌。

后来,罗英编撰的《中国石桥》、民国大学选用的《中国石拱桥》等书中,将葛镜桥评判为“西南桥梁之冠”,列为“中国十大名桥之一”。

《中国古桥手艺史》中笔录如下:1940年至1942年,唐山工程学院结业班曾对葛镜桥停止测绘和计算……可通10吨载重汽车……福泉葛镜桥,桥跨麻哈江共三孔,净跨为19.62+12.30+6.26米,变截面尖拱。

中国桥梁专家们的研究进一步表白,葛镜桥特殊的一整套手艺运用,有的还尚待破解。其摘用的小券石、变截面、石壁根底、无铰联等办法,也是大型传统石拱桥稀有利用的手艺。

现实上,葛镜桥从未通过汽车。桥上颠末的,是旧时的布衣苍生、仕途官员、羁旅骚人、戍边军人,那些通往远方的古驿道,由石梯展成,车轮是过不得的。

《葛氏家谱》记载:葛忠,娶曾氏生葛信……信世父职,调贵州都司平越卫。族谱还记载,葛氏在平越传了六代,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,葛镜出生。后来,葛镜在云南乡试中举,历任云南例省祭官、兵备道等职。

《中国古桥手艺史》记载:16世纪贵州平越葛镜,历时30年建成了葛镜桥,悉罄家资,建成此桥。

《葛氏家谱》还记载了葛镜修桥的过程:于浪波河修上倒桥,为水圮;又修下倒桥,亦水圮。见城东五里地名鸭爪坝,修桥胜利,方三载崩颓;又于三江口下修马腰桥,五载方成,不多仍复崩。公好善之心末不倦也,自言愿罄家资成桥,以渡人往来之便,欲再择地修建……

云贵总督张鹤喊奏折中说:葛镜者,心诚建桥,初建再建崩坏,三建四建,费金数千余,又复崩颓。

从上面两处文献能够看出,葛镜修桥其实不顺利,持续失败,竟然到达4次。但是,葛镜的精神却是各人所公认的,“一念之善,三番两复,情面已厌,镜之不厌不倦”。

葛镜没有被接连的失败所击倒,而是愈加勇敢了修桥的决心。他在认实总结失败体味的根底上,从头抉择了修桥地址。或许是其固执为善的精神感动了上天,不测之中,他抉择了如今的峭壁之处建桥。

那一次,葛镜做出彻底的一搏,他写下了《自誓诗》:

亘石昨庆桥成兮,江流湍急桥复圮。

持一片心盟白水,桥不成兮镜不死。

大约万历三十一年(1603),葛镜55岁。他招募工匠,预备资金,起头了悲壮的人生路程。

是什么自信心支持葛镜,屡遭失败后,经济上仍以一己之力完成修桥使命,至今是一个谜。葛镜所做所为,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“善举”。从打通驿道,庇护西南不变,实现国度同一的角度来理解,那是舍己为国的博大襟怀;从为民渡江,不再遭受“覆船”之难,为苍生谋幸福,那是一心为民的初心任务。

家谱记载,修桥的经费不敷,他不向官府乞助,也不找别人筹集,不吝把家中值钱之物、乡下地盘变卖,长子葛邦臣世袭祖职的俸禄,都拿来修桥用。家里生活呈现了困难,他把次子葛邦维送到毕节友人家代养。

15年后,万历四十六年(1618),大桥修成,是为“承平桥”,以求此次桥成承平无事。第二年,耗尽心血的葛镜往世,实现了“桥不成兮镜不死”的铮铮誓言。那一年,葛镜70岁。

感其忠心,万历皇帝御赐其“义垂千古”匾额。承平桥也因而改名为“葛镜桥”。

葛镜桥的建成,关于打通优化京滇古道,加快平越(福泉)地域的政治、经济开展,起到积极重要的感化。

400年来,古驿道不断通向远方,旅人都从那古桥上走过,在落日朝霞下留下班驳的画面。踏着桥上的石板,触摸桥边的护栏,举子赶考、商旅远行、刀光剑影的情景,恍若就在面前。

2006年5月25日,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公布,葛镜桥名列此中,成为其时贵州独一进进“国保”的石拱桥。

随后,本地政府以葛镜桥为中心,打造洒金谷景区,在急流处筑起了水利工程,翻腾的江水变得程度如镜。葛镜桥如一道彩虹,横跨在江面上,成为景区的核心景看。

而葛镜的精神,与如虹般的桥,横跨在福泉人心中。

版式: 刘 丽

校对:王封礼

责编: 郭 军

统筹: 姚胜祥

审核:罗 尧

★ ★★★ ★★如需转载本文,请说明来源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