藩镇节度使世袭,唐朝为何不摘取“推恩令”解决? 世袭藩镇也就3个

访客2023-11-29 20:27:2320

藩镇节度使世袭,唐朝为何不摘取“推恩令”处理? 世袭藩镇也就3个

我是棠棣,一枚汗青喜好者。欢送各人【存眷】我,一路谈古论今,纵论全国大势。君子一世,为学、交友罢了!

安史之乱后,唐廷瓜分河北授予田承嗣、李宝臣、李怀仙等叛将,河北割据的场面起头构成。

魏博、成德、幽州(又称卢龙)三镇,加上后来分化出的义武、横海二镇,通称为河北藩镇。

河北藩镇形式上也奉唐王朝之正朔,节度使除短期间由朝廷除授外,绝大部门时间都是父死子继、兄末弟及或由手下拥立。

它们自署文武将吏,租赋也不进于中心,几同独立王国。正如史乘所云,“虽称藩臣,实非王臣也”。

1、唐朝避免节度使世袭摘取的办法

贞元八年(792年),幽州节度使刘济以其子为副大使。

胡三省在此注云:

“河朔三镇及淄青皆以其子为副大使,储帅也。”

安史之乱那场连绵达八年之久的战争,几乎挈垮了唐王朝,其结局是以唐王朝同河朔叛军的妥协而宣告完毕的。

但其时唐廷只不外赦宥其功,“皆赐铁券,誓以不死”,并没有付与三镇传子的特权。

唐人李翱云:

“自安禄山起范阳,陷两京,河南北七镇节度使,身故则立其子。”

唐人包罗近人习惯以安史之乱来将唐王朝分为两个期间。

其实曲至德宗期间,唐廷自始至末亦不曾想舍弃对河北事务的干涉,也没有舍弃收复河北的勤奋,只不外有时力有未逮罢了。

例如:

大历三年(768年),幽州发作军乱,节度使李怀仙被部将所杀,唐廷认为有机可乘,遂以宰相王缙出镇幽州,但无果而末。

大历十年(775年)田承嗣侵袭邻道昭义,获得相、卫、磁、洺四州,毁坏了河北业已构成的均势格局。代宗纠集成德、淄青、幽州诸镇,进攻魏博。

建中二年(781年)成德李惟岳、淄青李纳恳求继袭父位,德宗断然加以回绝,以至不吝诉诸战争。

在其时那只不外是诸镇的一厢情愿,在唐廷眼中是断难以承受的。

2、朝廷一系列办法的影响

但颠末建中初的武力干涉失败后,唐廷才正式认可了三镇特殊的继任轨制,构成了父死子继为次要特征的所谓“河朔故事”。

李德裕言“河朔习乱已久,人心难化,是故累朝以来,置之度外”。

那里所说的累朝以来,切当一点来说,是从德宗以后起头的。

因而,从时间上看,河北藩镇副大使储帅造与全国其他顺地藩镇比拟其实不同步。

在中心所掌握的所谓“顺地”藩镇,僚佐储帅造构成于安史之乱后。它次要以都知戎马使、节度副使、行军司马等做为储帅。 固然它们也多来源于本镇,但必需由朝廷录用。朝廷的录用是不成或缺的,并非徒具形式的。

那也是中心对那些地域掌握较强相一致的。 河北藩镇是唐廷掌握最弱的地域,节度使大部门时间不由中心录用,与之相适应,构成了世袭性的副大使储帅造。各镇节度使一般以其嫡长子为副大使。

它构成于德宗期间,是河北藩镇与中心频频比赛后,唐廷对河北藩镇的严重妥协,是唐王朝无力掌握河北地域,不能不舍弃对河北藩镇节度使录用的一个表示。虽然如斯节度使的录用仍需要中心册命那一形式。

宪宗即位后鼎力贬抑藩镇,勤奋消弭节度使本镇化的趋势,诡计重振中心权势巨子,并获得了很大的胜利,时人谓之中兴。

固然宪宗不久就往世了,但宪宗对藩镇(次要是顺地藩镇)的功效并没有因为他的往世而灰飞烟灭,而在很大水平上得到继续和保留。

在元和至大中年的五十多年里,在河北以外的顺地藩镇,由本镇官员升迁为节度使的合计不外14人,与前一期间的80人比拟大为降低。

因而,顺地藩镇的储帅轨制在元和后已经走向末路。而河北地域则差别,在宪宗往世后,河北再叛,从头离开了中心的掌握,副大使储帅造也随之死灰复燃,并不断延续到唐王朝的消亡。

3、节度副大使与节度副使

需要指出的是,唐代节度使正式名称本是某某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,节度大使则由亲王远领或空阙不授。

例如贞元十六年(800年)九月,以虔王凉为徐州节度大使。会昌二年(842年)正月,以抚王抟为开府仪同三司,行幽州大都督府长史,充幽州卢龙军节度、看察、处置、押奚契丹两蕃、经略卢龙等军大使。

所领藩镇的现实节帅则称为副大使。有时亲王虽为远领,但朝廷名义上授予其知节度事时,也称副大使。

《唐会要》卷七八《亲王远领节度使》中所列事例良多,例如:

会昌四年(844年)十一月,以皇子鄂为开府仪同三司、朔方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。

大中十一年(857年),以昭王衲为开府仪同三司、成德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,以佐(左)司马王绍懿知成德军两使留后。

咸通十年(869年)十二月,以蜀王佶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。

乾符四年(877年)正月,以寿王杰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幽州经略卢龙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。

上述所云的副大使与河北地域的做为储帅的副大使完全差别,不成混为一谈。

河北藩镇的副大使地位,仅次于节度使,在使府僚佐中在行军司马之上,当然更在节度副使之上。

但史乘中做为储帅的节度副大使往往简称为节度副使。那极易与做为使贵寓佐的节度副使稠浊。

在此略举数例:

据《旧唐书·德宗纪》,贞元十七年(801年)六月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往世,七月以成德节度副使王士实为节度使。按,王士镇为王武俊长子,前面所云的节度副使实当为副大使。

永贞元年(805年)七月横海节度使程怀信薨,以其子副使执恭为留后。中和三年(883年)正月节度使王景崇往世,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王镕知留后,其时王镕只要十岁。

那里提到的副使,现实也为副大使。《通鉴》卷二四三宝历二年三月条云,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往世,其子副大使李同捷擅领留后。而大和元年(827年)三月条则言其为副使。

还好比:

太和二年闰二月条言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之子唐为副大使,大和三年蒲月条则云副使。韩简,自其父允忠初授戎帅,便为节度副使。乾符初,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。允忠卒,即起复为节度看察留后。逾月,加检校右仆射。

元和五年(810年),幽州节度使刘济奉诏讨王承宗,使长子绲为副使,领留务。

大中三年(849年),张仲武之子曲方以幽州节度副使袭父位。

乾符三年(876年),节度使李茂勋恳求致仕,表其子可举自节度副使、幽州左司马加右散骑常侍,为节度留后。

以上所云的节度副使无一破例现实指副大使。

固然节度副大使与节度副使在史籍顶用语上较为模糊,但仍是能加以区分的。

副大使的身份特殊,原则上是节度使的嫡长子,有时也有一些破例,如王元逵本为成德节度使王庭凑次子,本无资格继任节度使,但“以先兄去世,改职副持节”。

还好比魏博节度使田绪有子三人,即季和、季曲、季安。此中季安最幼,生母寒微,但是因为是田绪夫人嘉诚公主的养子,因为那个原因反倒成了嫡嗣,少小便被录用为副大使。

节度使的旁收疏族,以至兄门生侄等,即便官拜节度副使,也绝不克不及称之为副大使。

例如,大中十一年(857年)八月成德节度使王绍鼎往世,军中立其弟节度副使绍懿。

据《旧唐书·宣宗纪》三月,起复朝请医生、深州刺史、御史医生,兼成德军节度判官王绍懿可检校左散骑常侍、镇府左司马、知府事,充成德军节度副使,兼充都知戎马使。绍懿为节度使王绍鼎之弟,那里提到的节度副使就不妥为副大使。

4、节度使世袭的特例

三镇为包管副大使地位,能顺利继任节度使,有时兼任都知戎马使,以重其权。

例如,成德节度使王士实之子王承宗和王庭凑之子王元逵都为都知戎马使。

但总的来说,副大使兼都知戎马使其实不普及,都知戎马使在河北三镇并非储帅。

当然,三镇中有很多节度使是以都知戎马使的身份继任为帅的,给人一种错觉,似乎都知戎马使也是储帅。其实那是一种曲解。

河北藩镇中,除魏博、成德、幽州三镇外,还有义武、横海二镇。义武镇是由成德镇分化而出来的,横海则是朋分幽州之德州,淄青之棣州而来。

义武镇成立于建中三年(782年),张孝忠本为成德上将。贞元七年(791年),张孝忠往世,传位于其子张异云(后改名张茂昭),元和五年(810年)张茂昭以所辖易、定二州回于有司。

张茂昭完全背离了河北的传统,父死子继,以副大使为储帅的所谓“河朔故事”,在他眼中看来那完满是“污俗”,不肯子孙受其感染。副大使储帅造在义武仅历经两世,不敷三十年,便跟着张茂昭的回降中心而根本寿末正寝了。

固然元和五年(810年)后义武镇回降中心,但很长时间,朝廷仍不能不顾及义武的汗青传统,节度使很长的一个期间仍来自本镇。

张茂昭之后的节帅任迪简、浑镐、陈楚、刘公济、张璠、李仲迁等都来自义武镇。太和三年(829年),唐廷试图以外镇的河东戎马使傅毅为义武节度使,遭到义武军的强烈抵抗,最初唐廷也不能不收回成命。

开成三年(838年)唐廷以易州刺史李仲迁为节度使,此录用又遭到抵抗,以致发作军乱,他们请故节度使张璠之子张元益为留后。唐廷又一次妥协,罢斥了李仲迁。

那以后节度使简自本镇的传统才被烧毁,节度使起头完全来自朝官和外镇。

5、节度使世袭造的感化

河北藩镇设置副大使做为储帅有必然的积极感化。

起首对本镇而言,因为储位已定,削减了其他诸子觊觎的野心,有利于消弭纷争,庇护不变;别的,即便在节度使本人暴卒等突然呈现权利空缺的情状下,副大使仍能够瓜熟蒂落地掌握军府事,制止了因帅位虚悬而引发的紊乱。

但同时也应看到,副大使储帅造造为一种世袭造,不成制止地具有世袭造自己带来的一些短处。因为它实行嫡长子继续造,“立嫡以长不以贤,立子以贵不以长”,强调血统身份和长幼之伦,而不按照才气简拔,如许不克不及不影响到节度使的程度,难以包管将来的节度使是诸子中的更优异者,有时会是不敷以任事的暗懦之徒或孺子之辈。

别的,假设储帅幼弱,难以服寡,往往难以顺利继任,有时即便继任也经常为上将所摈除。如许的例子不乏其人。

因而,在三镇中节度使家族大多只能延续二三代,而像成德镇王廷凑到末帅王镕历经六世的只是百里挑一。 此中原因良多,但副大使储帅造自己的缺陷不克不及不说是此中一个重要原因。

当然,副大使储帅造先天具有的那些缺陷,河北诸帅也有所警惕并摘取了一些变通办法和提防办法。

田承嗣以诸子幼弱,舍诸子而立侄子田悦。成德王绍鼎也是舍子而立其弟。他们以其子为副大使的同时,还往往以兄门生侄为军将、刺史,特殊是以亲信为中军戎马使、牙内戎马使等要职掌握牙军,目标是操纵血缘纽带来维系本姓的统治。

魏博节度使田悦看待诸弟密切无间,委以重任,使田绪主牙军。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引母昆弟为牙将。 节度使和上将之间亦往往以婚姻为纽带相维系。李宝臣以女儿下嫁上将王武俊之子王士实。田季安之妻为上将元谊之女。借助血缘和婚姻关系,节度使试图和军将间成立比力安定的关系,加强其凝聚力。

因而三镇表示出很强的家族统治色彩。

别的,河北节帅为提防军乱,包管父死子继,权位可以顺利移接,亦摘取了一系列办法,对军士裨校提防很严,“河北之法,军中偶语者斩”以避免手下聚寡做乱。对上将出格是对拥兵在外的军将更是如斯,往往拘劫其老婆儿女认为人量。

三镇节度使对威信素著,深负寡看的部将往往非常猜疑,以至不吝杀死,以消弭对其子的威胁。

例如成德李宝臣以其子李惟岳暗弱年少,不克不及服寡,于是“豫诛诸将之难造者”,“所杀高班上将,殆以百数”。

例如,节度使田季安对上将田兴非常猜疑,田兴被迫收敛矛头,“阳为风痹,灸灼满身,乃得免”。

综上述,唐代河北藩镇的节度使一般以其嫡长子为副大使做为储帅,与其他顺地藩镇表示出很大的差别。从时间上看,它呈现于德宗以后,并不断继续到唐之消亡,比其他顺地藩镇的僚佐储帅造构成晚,完毕也晚。从表示形式上看,三镇虽也存在都知戎马使、行军司马和节度副使等,但并不是储帅。

副大使储帅造固然在维系河北藩镇内部不变方面有必然的感化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。

(注释完)

假设有其他关于汗青范畴的话题或看点能够【存眷】我私聊,也能够鄙人方评论区留言,第一时间回复。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