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唱家沈洋搭档“嘴替”王耀庆,他们用7种语言唱响唐诗

访客2023-11-29 19:26:3311

“那是一场没有掌声的音乐会,万万别给我们拍手,请把掌声留给我们的前辈,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。”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说。

为了那场不设掌声的音乐会,沈洋预备了十多年。10月21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,沈洋联手演员王耀庆、钢琴家张奕明,配合带来“玉亦万重——歌中的唐诗之路”,向悠扬的中国诗歌文化致敬。

现场,沈洋用汉语、英语、德语、法语、俄语、捷克语、瑞典语等7种语言,唱响了22首以唐诗为蓝本的艺术歌曲。此中,90%的做品为中国首演,美国做曲家尼科洛·安森为韩愈《山石》所做艺术歌曲为世界首演。

沈洋

“最有趣的是误读”

近些年,沈洋起头有意识地存眷世界列国做曲家以中国元素、中国故事为根底创做的音乐做品,发现各色各样超越500首,此中根据差别翻译版本的中国诗歌所做的艺术歌曲,堪称精品中的精品。

19世纪中期后,西方文化起头源源不竭输进中国,与此同时,中国的古诗词成为其时正在海外鼓起的“中国文化热”的焦点。从庄延龄、翟里斯等来华汉学家,到痴迷于中国文化的汉斯·贝特格、阿瑟·韦利,他们用本身的母语编译了包罗唐诗在内的大量中国诗词,而那些译诗又为其时西方做曲家的音乐创做供给了新的灵感。

好比有着犹太血统的捷克做曲家帕维尔·哈斯。他是雅纳切克的学生,曾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,1944年被毒气杀戮。人生中的最初时刻,他寄情张九龄的《看月怀远》,倾情谱曲,在音乐中注进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期看。

李白的《春日醒起言志》人气甚旺,在音乐会上以德语、英语、汉语呈现了三次,而音乐上的处置完全差别:瑞典做曲家埃米尔·冯·舍格伦谱写的德语版,就像一个留着大胡子的欧洲大汉在唱饮酒歌;英国做曲家西里尔·斯科特谱写的英语版,有一种英国绅士的微醺;中国做曲家叶小纲的汉语版,则有中国人特有的内敛和隐忍。

本年岁首年月,沈洋向美国做曲家尼科洛·安森发出创做邀约。那位“中国女婿”常住天津,不只中文说得溜,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刘家承。只用三天时间,他就为韩愈的《山石》谱完了曲,“各人很喜好!他对中国古诗的掌握不逊于中国做曲家。”沈洋说。

中国诗词在转译的过程中不免会呈现二次想象和误读。好比李白的《宴陶家亭子》,法译本曾将“陶家亭子”错译成“陶做的亭子”。那首轻快的诗后来被包罗尤利乌斯·伦特根在内的良多做曲家谱曲,因被马勒的《大地之歌》当做唱词,更是在世界范畴名望大噪。

“文化最有趣的处所恰好是某种‘误读’, 和‘误读’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美妙。”沈洋笑说,“有时候我们要容许那种‘错误’,不竭批改也是一个过程。”

王耀庆

“我是沈洋的嘴替”

王耀庆立在舞台一侧,担任讲述者,娓娓道来歌曲背后的故事。王耀庆和沈洋结缘,还要回功于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批示张洁敏的牵线。

2019年,在张洁敏的批示下,上海交响乐团上演了一部“说唱版”的《培尔·金特》,王耀庆负责平话,活乖巧现,一小我演了22个角色。适逢第二季《职人访谈录》正在谋划,王耀庆通过张洁敏,向沈洋发出了摘访邀请。

两位有趣的灵魂相遇,相知恨晚。拍摄那天,两人在北京溜达了一天,没有任何脚本,深度扳谈,尽兴摄影,游白塔寺,还一路食了沈洋更爱的牛排。在酒店的台阶上,沈洋边唱歌边教王耀庆发声,“假设专职唱歌,他会是一个很棒的男中音。”

“他长得就很好玩。”和沈洋聊天,王耀庆发现他涉猎甚广,二人有良多配合喜好、十分投契,“如许的伴侣不多,我很爱护保重。”当沈洋提出表演邀请,有着一颗兴旺猎奇心的王耀庆欣然容许。

“我其实是沈洋的‘嘴替’,把他的设法转告给看寡,让各人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”王耀庆如许定义本身在台上的功用,而当问他为那台表演做了什么特殊的预备时,王耀庆笑说,他学了47年的中文就是更好的积存。

王耀庆、张奕明

在沈洋、王耀庆、张奕明的强强结合下,22首以唐诗为蓝本的艺术歌曲倾泻而出,洒满了舞台。

“假设拿那台音乐会当生意,我必定赔钱,因为研究成本太高,花的时间太多,最初已经和唱不妨。我就是想让各人晓得,中国文化的厚重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普遍影响,远远超越了我们的眼界。”

沈洋举例,本年,德国波恩剧院造造了弗兰肯斯坦做曲的轻歌剧《李太白》,剧中角色包罗李白、杨贵妃、唐玄宗、高力士等。而早在1905年,英国皇家歌剧院就首演了莱奥尼谱曲的一幕歌剧《神谕》,讲述华人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爱恨情仇。

“一百多年前,世界列国喜欢中国文化的人已经起头频繁讲中国故事,都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宝贵、中国文化的魅力。”沈洋笑说,“我们不克不及翻来覆往只晓得普契尼的《图兰朵》呀。”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