爨碑的闪回

访客2023-11-29 09:17:1914

北京晚报·五色土 | 做者 汤世杰

光阴无形却锋刃凌厉,轻舞之间,便于无声中将世事人生消磨得乱七八糟。来云南五十年一晃而过,转眼老去。孰知初来云南见过的那块碑石,虽经千年风雨阅世无数,倒照旧年轻,巍巍立于人世——我说的是那块爨碑,小爨,爨宝子碑。

世界大到不可思议。冥冥中与一人一地一物有无了解的机缘,谁能意料?心仪多年至死缘悭一面者有之,眼睁睁错过失之交臂者有之,金风玉露一相逢从此天人两隔者有之,“梦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者有之,而一朝了解便与之淡淡相处悬念末生者,亦有之。快乐与忧伤,尽皆生活的谋害。如我,近五十年岁月,虽非朝朝暮暮,竟得以三次造访俗称“小爨”的爨宝子碑——比拟那些慕名此碑却末生不得一见者,怎么都是命运与缘分。

如斯,小爨于我,已不纯是一块刻有汉字的石头,而是一个老友了。

1937年曲靖中学校长谢显琳主持建成的爨碑亭。

五十年前,一叶扁舟从楚地顺长江而下,再坐上刚刚通车的火车到云南时,孤零零的昆明火车站,尚被大片田野包抄着,满脸怆然好像遗孤。更仓惶的,是茫然不知将来事实在何方。一周时日在揪心的期待中逝去,一个目生地名突然扑到了面前:曲靖。

此前的云南于我已是天边,曲靖似还在天外。于是再次搭乘一趟慢车,向着与来时相反的标的目的,去曲靖。一路想象曲靖的容貌,末于到了,面前是座比昆明火车站更显孤凄的简陋站房,曲靖城则还在四五公里外的云深不知处。

又一次期待,期待又一次分配。传闻我实能去的,无非一个比曲靖更僻远的处所,日后也许连再到曲靖也是奢望?无所事事中,问一位早我两年来此的上海大学生,曲靖有无都雅好玩的去向,回说是什么都没有——两条小街,非常钟即可从头走到尾。问该怎么去,他说走路,或坐马车。我选择了走路,省钱,临出门他又叫住我说,对了,有块碑你能够去看看。一块碑?对,爨宝子碑。他以手为笔在灰扑扑的桌面上,画出了阿谁“爨”字。爨,他说,是个古老姓氏,爨宝子是小我,官至将军,生卒年代相当于中原的两晋,那些都无关紧要,却是那碑上的字刻得不错。

走路前去。荒野杳寂。尘土飞扬。随口问过几个路人,倒找到了。那碑很随意地立于曲靖一中校园,一个简陋的风雨亭,四周空空荡荡。秋天午后,夕阳枯黄,爨宝子碑落寞亦自由,可惜我其实不了然碑上那些刀劈斧凿般的文字的价值——除了幼时做为功课描过几天红,我对整个汉字书写史几乎一无所知。那碑够大,够巍然,于我却仍是无明。

以前没加玻璃罩的爨宝子碑。

年轻的益处,在有的是了无深意的激情。原只为打发光阴随意去看看玩玩。默然凝望间,却隐约觉出它正以它低调的华美威严,鄙夷我的蒙昧。那是以它的简洁素朴呈现出来的。一块碑高峻如斯,却并没有繁复粉饰。一千多年前边地古爨人的聪慧,让人震慑服气。它素简如初,何需繁复?是了,素简是通行中国的古老美学,春秋、两晋、汉唐,《诗经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,都是素简的。花哨繁复是后来的事,时至今日,每天,我们城市遭遇海量的新名词新术语,不知来处,如从天降,生硬,干涩,从没在文明的土壤中天然生长过。文字与语言的灾难,亦是文明的灾难。

一方那样的碑,原先与我全然无关。身在荆楚,我不知有“爨”。在遥远的长江边家乡小城,我只晓得一个叫“乌龟碑”的地名,碑和龟早已不存,那方碑只是个没有内容的传说。爨碑不是。它突然呈现在我面前——突然缘于我的轻率与蒙昧。

归去后我问阿谁老迈学生,你练书法吗?他说不,就喜好点旧工具,老工具。那你怎么晓得那块碑?他说是听人讲的——民间传说,那碑的发现,是本地一官员见家里食用的豆腐上有笔迹,寻迹而去找到的——其实,一件旧工具、老工具,时间久了,便已成了神明。想象那些印有爨字的豆腐如传单一般撒遍曲靖乡野,倒也有趣。

与爨宝子碑的初识到此戛然而行。后来我会偶然想起那块石碑,像想起一个相忘于江湖的友人。所谓的碑,做为石艺、书法、篆刻等艺术的集大成者,无非一块刻上文字画图,以纪念某项事业、勋绩或做为标识表记标帜的石头,初意实为让其所记人事万古传播,但最末传播下来的,却是那块石头,以及石头上的文字和画图。实与那块巨石相知相亲的,不是碑石文字记叙的人事,却是隐身于汗青暗处的石匠,及碑文的书写者与篆刻者。他们从不在石碑上留名,却以无形留在了碑上。现在想来,当初面临那种无形无明,我怎么会思路浩然?现在方知,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广场上两方庞大的方尖碑如斯,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亦是如斯。林徽因的侄女、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21岁时设想的越战纪念碑,最末也成了她本人的纪念碑。头一次见到的爨宝子碑,告诉我的就是那块碑帖身,镌文及所记人事,看了一眼,仍不了了之。无明。

清原石旧拓《爨宝子碑》碑额

在离那块碑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铁路小站工区,我一待数年。工余得闲,跟着工友四处瞎逛。某日在车站附近一个小村子里,偶遇一个肮脏无行的村夫。喝酒聊天,聊着聊着,他便聊起了小爨。我大吃一惊,判定他或是个蓬菖人。十多年后,当我测验考试把爨碑和那蓬菖人般的老头请进文字时,又去看过一次小爨。初识时的些许慨叹已风消云散,那次我在意的,是它的前因后果,方知其全称为“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”,东晋安帝乙巳年(公元405年)刻,用笔结体与《中岳嵩高灵庙碑》极类似,在隶楷之间,康有为评其:“端朴若古佛之容”,“朴厚古茂,奇姿百出”,“已冠古今”。堪称东晋碑版书法中的明珠星辰。自1778年出土于云南南宁即今曲靖市后,即为世所重。碑之注释计13行,每行30字,后列官职落款13行,每行4字。

当时我已传闻,在云南,无数人正以爨碑为帖,研习书艺。他们醒心的,是碑上那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的字。镌刻着那些字的石碑,已然成了他们的神明。

1916年上海出书的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高度评价爨宝子碑:“宝子碑端朴,若古佛之容。”

五十年后,又是秋天,再去曲靖。面临爨碑,觉得如野石上的枯苔遇雨新生。认为爨碑于我已不再是无明,然日新月异的曲靖已变得我无从辨认。欢喜又心疼。记适当年有一次我路过曲靖车站,一列运送上海知青的客车刚好停在站上。一个知青迎面走来问我:进城坐哪趟公交车?我说哪趟都能够。他说你什么意思?我说没什么意思,没有公交,只要马车。如今我跟阿谁知青一样,休说公交车,连东南西北都分辩不清。

那里已不是一所学校,成了一个爨碑园,好像当今所有的园林,林木整齐清洁,建筑面目一新。简陋的风雨亭早已不翼而飞,面前是一座四周封围得严丝合缝的碑阁。我心有恐惧焉:小爨酿成什么容貌了呢?给古建刷上通红油漆的事屡有发作。雕花门末于翻开。万幸那样的油漆只刷在碑阁的廊柱门窗上,没让小爨酿成个离奇的大花脸。

现爨碑亭。

面临它我仍然如对神明。它当然只是一块石头,一块一千多年前被打凿出来,刻了几百个爨体字的石头,往早里说,也只是一块上万万年前已存在于世的石头。一块那样的石头,粗砺,鸠拙,繁重,左下角略有残损,表示着它历经的磨难。而碑外不知何时呈现的阿谁油漆通红的碑阁,仍让爨碑陷于无明。原意或是要庇护那块碑,可惜那气概形造与爨宝子碑完全不搭界。逼窄的空间,俗气的粉饰,外加几道钢箍,让人难受得紧。那当然不但曲直靖之错。时代陋劣。世界陋劣。我们陋劣。比拟于爨宝子碑们,那样的园、阁、亭、楼,宽而无当的马路,怪模怪样的城楼,各式星级酒店,各类洋盘的室第区,都太幼稚太陋劣!我和小爨一路丢失在那样光滑的“新”里。建筑学家黑川纪章就说:“建筑是一本汗青书,我们在城市中安步,阅读它的汗青。把古代建筑遗留下来,才便于阅读那个城市,若是旧建筑都拆光了,那我们就读不懂了,就觉得没有读头,那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。”刻造爨宝子碑的艺术家若是还在,目睹那块石碑被关在那里,会不会气得唾咳成血?

此次我请人给我跟小爨拍了张合影。不是要跟阿谁碑阁合影,不是要跟爨宝子合影,是要跟那位工匠那位书写者篆刻者合影。可能是一小我,或许多人。他们就在那里。我晓得。隔着一千多年光阴,我晓得我身边站着许多人,宽袍博带头冠挺拔,穿戴晋朝的衣服。别处已碰不到他们。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姓爨,一个南中大姓。虽说那些石匠的名字一个都没留下,但他们的生命已嵌进石头的纹络,嵌进碑上一笔一画的凿刻之中。

可怜的是我们。

现今加了玻璃罩的爨宝子碑。

五十年一晃而过,小爨仍然。我们呢,看似生活安静,亦日渐充足。昔时在曲靖百无聊赖的日子已一去不返。初度见识的边地文明,让我尔后不断怀着忠诚之心,怀想黯然与落寞中的微光。可实能问心无愧了吗?我们的心里,仍不断处于某种严重不安之中。一种看不见却能感触感染得到的不安。像来自天空深处,或某种华美如丝绒的幽暗。拆迁,重建,庇护……我们似乎做了良多,但实关乎它自己的,却又少得可怜。我说的是一种气氛,一种精神情况,一种从根子上对那种文明的敬重。那无关园林,无关廊柱,无关碑阁,而是一种发自心里的忠诚。君不见,不时地,我们还会遭到一些惊吓。幸亏爨碑仍然安静,默然相对世事风云。十多个世纪过去,爨碑比一块通俗的石头愈加安静。它不该只是一处处所文化的粉饰装点,却是我们不成稍有忘怀的生命原初。从哪里来,向哪里去,我们或该不时地回头看看它,想想一路走到今天,丧失了些什么,承续了些什么。

——光阴无形却锋刃凌厉,轻舞几下,便会于无声之中,把世事人生消磨得乱七八糟。在世间兜了一圈,我们自认为成就了些什么,其实也就白白消耗了几十年工夫,转眼我们都已老去。生命一败涂地,而那块爨碑倒照旧年轻。那石头是大地的纸张,是大地留给我们的信札,须细读慢品深味——万万别比及了天堂门口,才想起去探究一个老友的心里。(责任编纂:孙小宁)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
最新留言